抗战时期,太原抗日根据地军民曾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保粮、反抢粮斗争。斗争有力地支援了抗日前线八路军的粮食供应,打击了日寇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太原地区后,作为重要战略物资的粮食,就成了日军控制和掠夺的重要目标。1939年夏,日本侵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施行“以战养战”,“就地取给”的抢夺粮食政策。除在其占领区夺取粮食外,还封锁向抗日根据地输送粮食,对抗日游击区和根据地“清剿扫荡”,扰乱播种,糟踏田禾,强买和抢劫粮食,企图让八路军缺粮断顿,削弱战斗力。据统计,在抗战八年中,日军仅从阳曲县抗日根据地就抢走细粮13540石(每石约75公斤)。
为粉碎日军的强征暴敛,在晋绥边区抗日政府的领导下,娄烦、古交、阳曲、清徐及太原县等地的抗日根据地、游击区开展反封锁,在为抗日军政人员筹粮上,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
1944年3至7月,娄烦县组织抗日武装先后3次巧妙地从敌人手中夺回粮食3500公斤。1944年,日伪太原县长韩笑山,带领警备队、警察局300多人及马车100多辆,到河西高家堡抢粮。基干民兵埋伏在村周围,采取麻雀战术,四处打枪,迷惑敌人。敌伪以为被八路军包围,仓惶回逃,途经南张村时,被基干民兵伏击,狼狈逃窜,再也不敢出来抢粮。
太原郊县抗日政府与抢粮日伪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有的为此献出了生命。他们还实行了坚壁清野,藏粮于民,对出卖抗日利益的坚决打击。1941年,在粮食暂时运不走的敌我交错区、边缘区,收缴的抗日公粮实行“粮户认缴自有”的保管方法。即交公粮1石者,由缴粮户自行保管,不足1石者,数户集中于一户保管,以易于隐蔽储藏。群众把保管公粮视为崇高的光荣任务,即使牺牲,也绝不损失粮食。太原县圪垯村共产党员郭银考负责数户公粮的保管任务,不幸被叛徒告密被捕,任凭日伪军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为保守公粮储存点的秘密,英勇牺牲。
1944年,在坚壁清野中,晋源南大寺村农民李二连,收获稻谷后,就地埋藏在庄稼地里。汉奸白耀才告密,日本宪兵队用刺刀捅死了李二连。很快,八路军武工队活捉白耀才,对其执行枪决。这些措施有力地打击了日伪汉奸抢粮的嚣张气焰,保护了抗日公粮。
在保粮反封锁的同时,从1942年春耕时起,太原各县抗日政府开展了大生产运动,组织农民开展互助组运动,即无男劳力户和有男劳力户互助,强劳力户和弱劳力户互助,贫困户和富裕户互助,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支援抗日前线。
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和开明绅士还积极响应抗日政府“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人出人”的号召,踊跃捐粮。仅娄烦县国练村武保元等4户,1940年一次就捐粮50石。同年,太原县抗日政府征集粮食2000余石,支援抗日斗争。
抗日保粮反封锁的斗争,发展了根据地的粮食生产,保护了粮食资源,粉碎了敌人抢夺粮食、封锁边区的阴谋。根据地的粮食供应日益充足,而日伪军的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的失败。
那些在抗战保粮捐粮中献出生命和做出贡献的仁人志士,对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梁建军(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