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张珍)如今正值暑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涉世未深、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等特点,通过网络游戏、兼职刷单、虚假招生等形式进行诈骗,诱导学生转账交易,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下称“山西金融监管局”)在其官网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应高度警惕此类诈骗行为,谨防财产等权益受损。
根据山西金融监管局发布的案例,近期,某地发生一起针对学生进行诈骗的案件。学生王某,未成年人,在使用家长手机玩网络游戏时,接到游戏界面推送的短信和图片,称其侵害了网络游戏方的权益,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扫码进入对方指定的群协商处理,否则将进行诉讼并拘留其父母,且进行大额罚款。王某受到威胁、恐吓,扫码进入对方指定群聊后,对方通过视频聊天方式,远程遥控王某操作家长手机进行转账后,立即删除银行账户变动的短信通知,并要求其向家长保密。次日,王某的家长发现账户余额不足,前往银行进行查询,银行查明具体原因后,迅速联系反诈中心进行处置,并对相关账户进行保护性止付。
正值暑假期间,学生上网玩游戏的时间增多,这也是遭遇游戏诈骗的高风险期。为此,山西金融监管局发布了相关风险提示,提醒家长和学生要切实提高防范意识,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谨慎转账汇款,加强沟通交流。
根据提示,一方面,家长和学生都不要轻信各类网络渠道中的非官方交易信息,游戏充值或其他交易应选择正规平台,避免私下交易。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权威信息,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提高自身风险识别能力;另一方面,不要随意在互联网或线下泄露个人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不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不扫描可疑的二维码,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另外,凡涉及金钱交易的,要谨慎对待,在转账汇款前,要仔细核实对方的身份和信息,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如遇可疑情况,应及时停止转账,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此外,家长要与子女保持良好沟通,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如遇可疑情况,学生要及时联系家长,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通过正规渠道理性维权,防止遭受不法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