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窗台,95后上班族林晓没有像养猫狗的朋友那样忙着清理满地猫毛、遛狗捡屎,而是给玻璃饲养箱里的豹纹守宫蜥蜴添了一把钙粉,再用喷壶给箱内的椰土垫材补了点水。
“养它快两年了,出差三天放足食物和水也不用担心,简直是懒人福音。”王女士展示着手机里豹纹守宫蜥蜴趴在她手臂上的照片,乖巧得很……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在选择宠物时,跳出了猫、狗的传统框架,将目光投向了蜥蜴、蛇蜜袋鼯、仓鼠、蜘蛛、甲虫等“异宠”。而“不掉毛”与“好养活”这两大核心优势,正成为推动异宠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消费的关键推手。
告别“毛絮烦恼”:异宠成“过敏星人”与“洁癖党”的救赎
“每次抱完朋友家的猫,我都会打喷嚏、皮肤发痒,只能忍痛拒绝养‘毛孩子’。”家住北京的太原人张女士是典型的宠物毛发过敏者。直到她在宠物展上接触到了玉米蛇。第一次见到玉米蛇“金条”时,就被它惊艳了——通体泛着温润的金黄色,鳞片像打磨过的琥珀,阳光照在身上时,还会透出淡淡的橘色光泽。
养玉米蛇其实很省心,不用频繁打扫,也不用费心准备复杂的食物。每周喂一次乳鼠,定期给水盆换干净的水,保持饲养箱温度在26-30℃,它就能健康成长。有人觉得蛇“冷血”,可只有养过才知道,它的鳞片摸起来凉凉的,趴在手心时会乖乖不动,那种安静的陪伴,反而能让人慢慢静下心来。“你看它总爱往我手腕上缠,冰凉的鳞片轻轻贴着皮肤,像一条会动的黄金丝带,顺着小臂慢慢绕两圈,然后乖乖趴在腕间多可爱呢。”张女士告诉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在社交媒体上,“异宠不掉毛”早已成为热门话题。小红书平台上,#不掉毛宠物推荐#话题浏览量超2.3亿,其中超六成内容指向异宠;抖音上,“养爬宠告别掉毛焦虑”的相关视频播放量累计破50亿。不少博主晒出对比图:左边是养宠前每周清理的满满一垃圾袋猫毛,右边是养蜥蜴后,吸尘器里几乎没有宠物毛发的痕迹。“再也不用粘毛滚筒随身带,黑色衣服随便穿”“换季时不用跟漫天飞的猫毛‘战斗’”成为异宠饲养者的共同心声。
除了过敏人群,追求生活整洁的“洁癖党”也对异宠青睐有加。在太原从事设计工作的周先生,曾因女友喜欢猫养过一只英短,但“沙发缝、地毯里、甚至咖啡杯沿都能发现猫毛”的场景,让有轻微洁癖的他备受困扰。后来,他换成了一只豹纹守宫蜥蜴,“守宫全身是鳞片,没有任何毛发,饲养箱用爬宠垫纸,每周换一次就行,家里再也没有‘毛絮隐患’。”他还发现,异宠的排泄物处理也更便捷:守宫的粪便量少且集中,用镊子就能清理;仓鼠的厕所里铺着尿砂,结块后直接铲走,不会像猫狗粪便那样需要频繁消毒除臭。
这些新奇小宠物,藏着别样的治愈力
10岁的小朋友林林背着书包准备出门前,总会特意绕到书桌旁的玻璃罐前——罐子里,一只通体漆黑、背着光滑硬壳的独角仙正趴在湿润的腐殖土上,触角像两根羽毛轻轻晃动。“早安呀,黑骑士!”他用指尖轻轻碰了碰甲虫的背甲,触感坚硬得像抛光的黑曜石,小家伙却只是慢悠悠地挪了挪腿,丝毫没有“起床气”。
林林和很多小学生最初对甲虫都带着“陌生的胆怯”。他第一次在花鸟市场看到成虫甲虫时,卖家叔叔把一只锹甲放在他手心里,“它的爪子有点扎,硬壳凉凉的,我吓得手都在抖,生怕它咬我。”可看着锹甲在手掌上慢慢爬,触角轻轻蹭过指尖,他忽然觉得“原来甲虫一点儿都不可怕,反而有点儿可爱。”“每次同学来我家,都会围着看,我有什么心事也都和甲虫说,它肯定能听懂。”
林林妈妈说,养甲虫的过程,也是小学生学习“责任”的过程。每天放学回家,林林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独角仙“检查家”:先看看腐殖土是不是够湿润,再用小镊子清理掉吃剩的水果残渣,最后放上新鲜的苹果块或香蕉片。“有一次我忘了给它加水,第二天发现土都干了,独角仙趴在那里不动,我急得快哭了,赶紧用喷壶喷水,守着它直到它动了才放心。”林林说,现在他会在手机上设闹钟,提醒自己“给甲虫喂食、补水”,“就像妈妈照顾我一样,我也要照顾好它”。
越来越多小学生爱上甲虫,背后藏着他们对“小生命”的天然好奇。一所学校的班主任李老师发现,自从班里有几个孩子开始养甲虫,课间讨论的话题从动画片变成了“我的甲虫今天蜕了层皮”“我给它喂了苹果,它吃得好香”;科学课上讲到“昆虫的一生”时,孩子们总能举出自家甲虫的例子,眼神里满是自豪。“比起课本上的图片,亲手照顾一只甲虫,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奇妙。”李老师说,有个之前害怕虫子的女生,现在每天都会认真记录甲虫的生长日记,她告诉我,“看着甲虫一点点长大,就像看着自己的小宝贝,特别有成就感”。
“第一次把蜘蛛放在掌心时,我屏住了呼吸。它的绒毛挠得人特别痒,八只细腿带着绒毛轻轻蹭过指尖,没有想象中的冰冷,反而透着一丝温软。”如今,这只捕鸟蛛,早已是郑先生的特殊室友。“很多人听说我养蜘蛛,第一反应是‘害怕’,可只有亲手接触过才知道,这些带着‘铠甲’的小生命有多温柔。它从不会主动攻击,哪怕是不小心被碰疼,也只是快速躲回躲避屋,从不会亮出毒牙。当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它的绒毛上,当它蜷在我掌心安然不动,我总能感受到一种独属于‘八脚伙伴’的治愈力。”郑先生说道,养蜘蛛从不是跟风猎奇,而是爱上了这份特殊的相处,不吵不闹,却在每个平凡日子里,用八只细腿,悄悄织就了一段温柔的陪伴。
适配快节奏生活:“好养活”让异宠成“懒人友好型”选择
“加班到晚上10点回家,根本没力气遛狗,更别说给猫梳毛、换猫砂了。”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小乔,曾因养了一只边牧,每天不得不早起1小时遛狗,周末也得在家陪狗玩耍,“那段时间感觉自己不是养宠物,而是多了个‘作息监督员’”。后来,她在同事推荐下养了一只蜜袋鼯,“白天它在树洞里睡觉,晚上我回家后才出来活动,喂食只要放好专用粮和水果,一周换一次窝就行,完全不耽误工作。”
异宠的“好养活”,不仅体现在时间成本低,还在于对生活空间的要求更灵活。对于住在出租屋的年轻人来说,养猫狗需要足够的活动空间,而异宠的饲养设备往往小巧便携:仓鼠笼可以放在书桌一角,鬃狮蜥的饲养箱占不满半个阳台,角蛙的玻璃缸甚至能塞进储物柜。“我之前租的单间只有15平方米,放了床和衣柜后,根本腾不出地方给狗活动,养仓鼠后,一个40厘米的笼子就够了,搬家时拎着就能走。”在外地打拼的小李说。
更重要的是,异宠的“抗造能力”远超传统宠物。不少异宠对环境的适应范围更广:鬃狮蜥在25-30℃的环境中就能健康生存,冬季只需一个加热垫即可;蜜袋鼯只要保证食物充足,短期无人照顾也不会出现应激反应。某宠物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选择异宠的人群中,72%是18-30岁的年轻人,其中“工作忙、时间少”“居住空间小”是他们放弃猫狗、选择异宠的主要原因。甚至有宠物商家推出“出差套餐”:给异宠配备自动喂食器、恒温装置,消费者出差一周回来,宠物依然能保持健康状态。
热潮背后的冷思考:“好养活”不代表“随便养”
尽管异宠凭借“不掉毛”“好养活”圈粉无数,但热潮之下,仍有不少饲养者因认知不足陷入困境。“我以为仓鼠只要喂鼠粮就行,结果养了半个月就软便了。”第一次养异宠的大学生小陈,最初只给仓鼠喂廉价的混合粮,直到仓鼠出现健康问题,才在兽医指导下换成品牌粮,还添加了益生菌和蔬菜干。“‘好养活’不代表‘不用管’,每种异宠都有专属的饲养要求,比如仓鼠不能吃含盐的食物,鬃狮蜥需要紫外线灯补钙,这些都得提前做功课。”小陈说。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异宠存在潜在风险。一方面,一些异宠属于外来物种,如巴西龟、鳄龟等,若随意放生,可能破坏本土生态平衡;另一方面,部分异宠携带病菌或具有攻击性,如蜜袋鼯可能携带沙门氏菌,蜥蜴的唾液中含有细菌,一旦被咬伤或抓伤,可能引发感染。去年,其他省份就有市民因被蜜袋鼯咬伤,出现发热、皮肤红肿等症状,就医后才缓解。
对此,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择异宠前,需做好三方面准备:首先,确认异宠是否为合法人工繁育品种,避免购买野生个体或保护动物;其次,通过专业书籍、宠物医院或靠谱博主,了解异宠的习性、饮食、温湿度需求,准备好专用饲养设备;最后,提前了解异宠的潜在风险,如是否携带病菌、是否具有攻击性,家中有老人、小孩或过敏者时更需谨慎。
从“扫毛焦虑”到“轻松陪伴”,异宠的走红,本质上是年轻人对宠物消费需求的升级——他们既渴望拥有宠物带来的温暖,又不愿牺牲生活的便捷与整洁。当“不掉毛”“好养活”成为新的养宠刚需,异宠市场或许还将持续扩张,但唯有建立在科学饲养、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这场“异宠热潮”才能真正实现人与宠物的双向奔赴,让这些特别的“伙伴”,在城市的方寸空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角落。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贾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