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晋韵文博 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观展手册

山西日报传媒集团——

以笔墨为舟创新为帆,绘就“山河新篇”

  • 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展区效果图。

  •   黄河纹样在光影中奔腾如瀑,“山字形”地贴似太行吕梁脉络舒展,青灰主色调晕染出古建砖瓦的沉静……在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的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展区,“山河入画”的意境扑面而来。作为深耕三晋大地的主流传媒集团,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展区紧扣“文化+”融合思路,以“文化+传媒”“文化+科技”“文化+生活”三大维度为骨架,将千年文脉与时代精神熔铸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立体答卷,诠释“山河向新,共创未来”的深层内涵。
      文化+传媒:四媒联动织就精神家园
      山西日报传媒集团以“文化传播者、产业赋能者、创新实践者”为定位,旗下四张报刊(社)如同四条支流,共同汇入三晋文化的江河。
      《山西晚报》就像是“都市的瞭望塔”,从早高峰的烟火到深夜食堂的暖光,记录城市每一次脉动;《山西农民报》则仿若“田野的麦克风”,田埂上的新农机、窑洞前的电商箱,都在版面上长出乡土的根须;如果把《良友文摘报》比作“百姓生活的调味剂”,能够用通俗笔触拆解生活智慧,让日子多几分滋味,那么,《对联》杂志则可以称为“文化的会客厅”,平仄之间藏着千年文脉,让笔墨丹青在新时代流转。
      四媒联动形成的传播矩阵,就如同太行与吕梁的山水相依。《山西晚报》的都市视角与《山西农民报》的乡土情怀互补,《良友文摘报》的生活智慧与《对联》的文化深度呼应,共同织就山西人的精神家园。
      文化+科技:新老对话激活传播效能
      围绕“文化+科技”,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展区创新设置了“山西晚报(山河+头条)拍报机”。随着“咔嚓”一声,市民可通过拍报机生成专属报纸封面,让自己的照片登上“头版”。这种通过互动技术让普通百姓即时生成的专属“报纸头条”,无疑将传媒属性从“记录者”延伸为“赋能者”,彰显“人人都是山河故事主角”的理念。
      在拍报机旁,一台1982年产自哈尔滨印刷机械厂的老式印刷机也将静静矗立,迎接各界观众。铜制滚筒上的油墨痕迹见证了四十载光阴。“从铅字排版到激光照排,从单机印刷到流水线作业,这台机器见证了传媒技术的迭代”。据了解,如今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印刷厂每天有40余种报刊经数字化生产线印制成品,通过300余条配送线路送往全省各地,最快实现“凌晨印刷,清晨送达”。
      一老一新两台设备的对话,恰是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守正创新”的生动写照。老式印刷机代表的“铁肩担道义”的初心,与拍报机彰显的“人人都是主角”的理念一脉相承。展区里令人瞩目的还有机器人记者,它搭载语音交互系统,能精准推荐山西文旅景区,还能推介文创产品,并与现场观众“俏皮”互动。
      这些创新实践背后,是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对“科技赋能传播”的深刻探索,如山西晚报旗下“山河+”客户端自升级以来,已实现AI智能推荐、AR新闻呈现等功能,正如工作人员所言:“技术是船,内容是帆,只有二者同频,才能驶向更广阔的传播海洋。”
      文化+生活:文创消费点亮日常场景
      在“山河文创”展区,刚满两个月的“山河文创”品牌,以“历史为魂、科技为翼、文创为桥”为理念,让三晋文化走进日常生活。“古韵三晋文创卡牌”是一套承载着山西千年建筑史、文物史的文化珍品,从五代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到唐代五台南禅寺大殿,再到明代悬空寺,牌面将不同朝代的古建瑰宝巧妙呈现……每一张牌都是一处历史地标,既保留了古建的时代特征,又通过扑克这一轻松载体让大众感受传统建筑之美,实现了文化传播与创意设计的巧妙融合。同时,更有众多明星文物例如鸟尊、鸮卣等等,在卡牌中展现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让人们透过扑克领略山西悠久的历史魅力。
      “尝尝这杯咖啡,小米的醇厚里藏着河雾的清甜。”展区特别设置了“山河小米咖啡”体验区,工作人员将会为到场观众冲泡特色咖啡,大家还可以购买融入了小米味道的咖啡。这杯由武乡小米与云南咖啡豆跨界融合的饮品,源自今年6月山西晚报·山河+记者的一次下乡采访——望着金灿灿的小米田,一个灵感闪过:“让杂粮变身黄金,让咖啡下乡,让小米进城”。于是,在山西晚报的努力奔走与牵线下,经过不断地调配,文博会上将隆重亮相多款小米咖啡,它们会成为连接土地与市场的新纽带。
      同时在“山河文创”展区,即将首次在省内向公众亮相的华北豹智慧玩偶,憨态可掬。这个曾代表山西亮相深圳文博会的文创产品,与山西晚报组成“豹一报”CP,谐音“有好报”。此外,“荟萃山河”主题冰箱贴套盒也将首次亮相,套盒将文化拆解为生活符号:“碳水之乐”系列里,刀削面造型的磁贴能拼出“晋味地图”;“牌面十足”系列复刻的华严寺牌匾,让古建书法走进人间烟火;“晋韵双辉”系列的青铜纹样磁贴,将会成为年轻人装饰工位的新选择。
      “山晚铺子”直播间里,主播们将会在此展示各样的山西特色产品。文博会期间,这里不仅带货大同黄花、忻州糯玉米等特产,还会邀请非遗传承人开展“行走式直播”带网友云游全场。未来,这些主播们将会把吕梁的红枣、大同的黄花、忻州的糯玉米送上全国的餐桌。
      从报刊上的文字到指尖的文创,从印刷机的轰鸣到直播间的互动,山西日报传媒集团以三大“文化+”板块为支点,撬动着文化传播的新可能。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张琪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19期

    • 第2025-08-18期

    • 第2025-08-15期

    • 第2025-08-14期

    • 第2025-08-13期

    • 第2025-08-12期

    • 第2025-08-11期

    • 第2025-08-08期

    • 第2025-08-07期

    • 第2025-08-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