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晋韵文博 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观展手册

何以阳高红

  • 工人分拣西红柿。

  • “阳高红”西红柿品种多样。

  • 蔬菜大棚基地。

  •   秋浓,柿红。
      又是一年丰收季。阳高县的田间地头热火朝天。大棚内,是农人采摘“阳高红”西红柿的忙碌。大棚外,是冷链车运送鲜果的奔忙。合作社里,种植户们议销路、算分红,欢声笑语中,产业兴旺的底气扑面而来。
      何以阳高红?
      这份产业的红火与底气,源于阳高县探索形成的“选准一个产业、完善一条链条、带富一方百姓”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近年来,县里推动西红柿产业从试种走向支柱化,蹚出产业兴农新路。特别是近三年,全链条发力成效显著:种植面积年均增速25%,扩种规模位居全国县域前列,成功实现“从有规模到创品牌、从树品牌到见效益”的升级,“阳高红”西红柿已成为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的“金果果”。

      政策赋能红染沃野

      阳高适合种植西红柿!
      “论天时,咱这儿是公认的西红柿生产黄金种植带!论地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富硒土壤,果子结得甜!”8月6日,2025“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发展大会上,“西红柿大王”王学斌作为产业带头人,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造就“阳高红”优质品质的自然优势。
      这份自信源于实践。作为亲历者,王学斌2017年率先在阳高露天试种“阳高红”,见证了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强。“天时地利,贵在人和!”他感慨道,“建棚有补贴,销售有门路,新技术、新品种持续更新,最关键的是种植户盼啥,好政策就帮啥!”
      政策落地,驱动品种升级。从最初的粉禧、老千禧,到如今的釜山88、玲珑、串红、青甜等明星品种,“阳高红”家族日益壮大。依托与山西农大共建的番茄产业研究院,以及与中科院合作的土壤改良和标准化种植试验,30余种耐储运、高糖度的优质品种在阳高扎根。
      好品种离不开好服务。成立“阳高红”西红柿全产业链服务中心和行业协会,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技术指导和信息交流,年培训3000余人次,推广智能温控、熊蜂授粉、生物补光等关键技术20项。
      好服务离不开好人才。实施“乡土人才计划”,近三年,培训1800场次,选派百余名能手赴寿光“取经”,培育300余名“田秀才”“土专家”,有效带动周边农户标准化种植。
      壮大产业,技术、服务是基础,规划引领是关键。2025年,阳高县出台《“阳高红”西红柿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 ,》覆盖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为产业搭建“四梁八柱”,战略部署再造发展新优势。
      政策精准发力,激发内生动力,特色资源终成特色产业。8年时间,“阳高红”西红柿从2017年200亩露天试种,迅猛扩张至2025年1.63万亩设施大棚,跃居华北最大高品质鲜食番茄生产基地,年产值突破5亿元!

      链通四海红动市场

      阳高红种得好,还要卖得好。
      然而,现实却曾给这份期望泼了冷水。“过去,阳高红西红柿采摘后最多保存两天,不新鲜干脆无法销售;运输途中没有冷链车又会产生不少损耗。”种植户韩永升的烦恼,折射出阳高红西红柿流通“最后一公里”的短板——保鲜预冷。
      直面短板,阳高县推出专项扶持,对建设预冷设施的主体给予最高28万元补贴。真金白银的投入精准滴灌到户,激发了像韩永升这样的种植户扩建冷库的积极性。
      短短几年,阳高县冷库建设迎来爆发式增长,预冷库总容量超过7.9万立方米,冷链物流覆盖率从30%大幅跃升至75%。依托快速构建的“预冷库+冷藏车+配送中心”三级冷链网络,“阳高红”西红柿损耗率降低15%,新鲜品质更有保障。
      突破冷链瓶颈,“阳高红”加速走向全国市场。刚在北京产销对接会上拿到新发地的订单,又马不停蹄转战香港,为进军当地市场做最后冲刺——这些天,阳高县蔬菜协会会长苗建立忙得脚不沾地。一面对接高端市场大客户,一面借力物流拓展小客商资源。“物流直连地头,小客商拿货价更低,种植户销售更快、收入更稳!”苗建立介绍,“阳高红”西红柿已构建覆盖批发市场、高端渠道、电商平台及社区团购的多元销售网络,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郑州、广州等国内大中型城市。产品溢价较2018年显年显著提升30%-50%。
      渠道广了,“身价”涨了,阳高人更意识到品牌的价值。为此,阳高县打出品牌建设“组合拳”:连续四年举办产业发展大会提升知名度;匠心打造“西西王国”IP及主题歌曲塑造形象;依托独特品质成功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延伸链条红利共享

      如何让“阳高红”释放更大红利?阳高县聚焦延链增值、风险兜底、红利共享,探索现代化发展路径。
      “这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一位种植户感慨,“以前,品相不好的”阳高红“压根儿没人要,现在公司统一收购,收入明显增加了。”让种植户受益的,正是山西尚品源饮品有限公司。在这里,“阳高红”经过清洗、榨汁、调配、灌装,摇身变为圣女果汁。“从吃鲜果到喝果汁,大大拓展了产业空间。”公司负责人兰虎介绍:“每年公司可消化3000吨“阳高红”西红柿,实现产值3000万元。”
      产业行稳致远,还需稳定前端预期。“闯市场最怕价格‘坐过山车’!”王学斌坦言,往年熟果季,价格波动让他悬着心。2025年,阳高县创新推出西红柿价格兜底险,为20家种家种植大户的5000余亩西红柿投保。农户每亩自付120元,政府补贴180元。“今年雨水多,价格不稳,多亏这保险兜得稳!”王学斌拍着保单,笑容踏实。
      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吕海表示,这项保险的核心在于为种植户的收入托底:“当市场价格出现波动、低于预期时,保险机制能够有效补偿农户的损失,为产业抵御市场风险提供有力支撑。”
      价格保险稳住了产业基本盘,联农带农机制则让发展红利直达农户。在龙泉镇姚家庄村的西红柿产业园区,60岁的村民屈光结束了常年外出打工的日子,“家门口务工,日收入150元,从3月忙到10月能挣3万多元,还能照顾老母亲!”屈光脸上的笑容是产业富民的最好注脚。园区负责人同样受益:“县里出台用工奖补政策,按吸纳本地劳动力工资总额的3%给予园区奖补,大大调动了我们用工的积极性!”
      目前,“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全年累计带动1.2万农户直接或间接受益,户均增收2万余元,“阳高红”主产区村集体年收入均突破20万元。
      面向未来,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阳高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袁海军基于当前产销形势,提出“四个转变”的升级路径:从单季生产向全年供应转变、从初级农产品向品牌IP转变、从分散种植向数字工厂转变、从地域特产向国家地理标志精品转变。一颗颗红艳的“阳高红”,正沿着这条高质量发展道路,续写“产业强、农民富、集体兴”的动人篇章。

    阳高县委县政府新闻中心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19期

    • 第2025-08-18期

    • 第2025-08-15期

    • 第2025-08-14期

    • 第2025-08-13期

    • 第2025-08-12期

    • 第2025-08-11期

    • 第2025-08-08期

    • 第2025-08-07期

    • 第2025-08-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