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区设计上,朔州市展厅突出城市主题、地方特色和产业属性,围绕“朔风古韵,塞上绿洲”主题,突出展示朔州市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成就,形成古典与现代交融,历史厚重与生态文明协同的视觉感受。
朔州市择优遴选到40余家参展企业,300余种参展商品亮相第七届文博会,朔州市将充分利用这一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优势,推进朔州市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工作。
文化底蕴深厚 塞上绿都清凉
朔州市展厅设置了大型LED屏,在展会期间将播放朔州市最新城市宣传片及各县(市、区)宣传片,展示该市发展成就;播放话剧《右玉》和电影《深深眷恋》片段,播放廉政剧目《尉迟恭》《李林》《王家屏》等。
朔州市地处我省北部、晋蒙交界区域,内外长城之间,是伴随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一座新兴城市。
朔州古韵悠长,人文荟萃。这里是早期人类栖息地,4.5万年前的峙峪人在此猎马,形成了独特的“峙峪文化”;这里是屏卫三晋北大门、民族文化交融前庭院,自古中原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在此碰撞交流,谱写了民族融合的壮丽诗篇;万里长城和茶马古道在右玉杀虎口交汇,见证了晋商辉煌。
朔州市是塞上生态康养园,先后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十大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市”等;这里是改革开放试验田,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中外合作项目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就诞生于此;这里也是右玉精神发祥地,该县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
据朔州市委宣传部介绍,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朔州展厅设置包括“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朔州形象展示、朔州形象宣传和融媒体中心成果展示、AI功能和长城文化展示区、文旅资源展示区、陶瓷产业展示区、非遗文化展示区、文化形象与产业展示区和农文旅产品展示区八大展区。
城市主题、地方特色和产业属性
设计上,朔州市展厅突出城市主题、地方特色和产业属性。朔州是右玉精神发祥地,民族文化交融的前庭院,展厅在设计上,围绕“朔风古韵·塞上绿洲”主题,突出展示朔州市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成就,形成古典与现代交融,历史厚重与生态文明协同的视觉感受。
突出地方特色,展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展厅采用应县木塔、崇福寺、杀虎口等代表性设计元素,通过灯箱展板、巨型木塔模型等的具象化展示和非遗工艺作品及技艺展示,着重讲好朔州故事,彰显全市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取得的成果。
突出产业属性,展示文化高质量发展成效。在展陈设置上,突出“文化+”的理念,展示朔州市在加快陶瓷专业镇建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在展馆中增加文化科技融合元素,引入AI机器人交流、AI打卡拍照等互动设计,突出文化科技融合成果,提升朔州文化影响力。
据介绍,文博会前,朔州市就组织全市文化企业积极参展,面向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开展参展企业及产品征集活动,择优遴选参加本次文博会。共征集到40余家参展企业,300余种参展商品,内容涉及文旅融合、文化创意设计、非遗和工艺美术等多个品类,能够满足观展人员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同时,将充分利用我省第七届文博会这一文化产业投融资超级服务平台优势,推进朔州市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工作。
在主要活动安排方面,首先,在场馆主舞台组织开展主题形象宣传活动,展示朔州市以崇福寺、应县木塔、广武国际滑雪场、右玉生态康养度假区等为代表的丰富的古建、冰雪、康养等文旅资源。组织朔州市文旅集团、崇福寺景区、应县木塔景区、广武国际滑雪场开展项目推荐和重点景区推荐,扩大朔州市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在朔州展厅开展一系列展演展示活动,包括具有朔州地域文化特色的朔州大秧歌、右玉道情、踢鼓秧歌等非遗剧目展演以及刻瓷、烙画、柳编等非遗工艺展示以及打卡集章活动等。
文物数字化 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近年来,朔州市积极推进文物数字化保护,完成了朔州市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应县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等,完成应县广盈仓等14处市保单位数字化项目,完成崇祯观等28处市保及以下文保单位彩塑壁画数字化项目。
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建设完成“朔州文旅云2.0”新型智慧文旅服务平台,上线10个数字场馆和9个地方特色文化专题数据库。打造《长城博览在朔州》VR数字博览平台。启动“智慧应县木塔”项目,还原复刻木塔一至五层的五大探索场景。
朔州市着力推动“文旅+”产业布局,连续成功举办塞上朔州长城旅游节、朔城区马邑文旅季、“右玉风 西口情”生态文化旅游季、“畅游美丽朔州·品味塞上绿都”文旅消费季等活动,打造应县木塔、山阴广武长城、平鲁凤凰古城、怀仁金沙滩等文旅品牌,形成文旅消费“引爆点”和“增长点”。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刘俊卿 通讯员 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