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晋的第一抹壮阔,长城蜿蜒的第一缕沧桑,在偏关县交汇成独一无二的山水诗篇。这里既是“黄河入晋第一县”,亦是“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双重文化基因在此激荡,孕育出农文旅融合的无限可能。如今的偏关,正以高点定位擘画全域蓝图,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挥洒出一幅气韵生动的发展长卷!
秉持“文化为魂、景区为形、发展为韵”的初心,偏关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以高端谋划定方向、高位统筹聚合力、高标准推进求实效,在提升载体中激活新动能,在打造场景中创造新体验,在拓展业态中开辟新空间,让农文旅融合的链条环环相扣、节节生辉。
——龙头引领,老牛湾焕新颜:总投资1.24亿元的老牛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惊艳亮相;西贝餐饮集团携5300余万元而来,“老牛湾”品牌冰滴醋酿造展示与高端民宿项目落地生根;3座鱼菜共生大棚里,将研学、观光、采摘编织成充满野趣的乡村体验;1400多万元建成的污水处理系统,让清水绕村、垃圾日清;200间民宿焕新、游船公司重组、码头规范运营,再加上星空酒店的璀璨登场,景区接待能力跃上新台阶。更令人期待的是,5A级景区创建全面启动;与邻县共组“三地联盟”、融入“黄河几字弯”协同发展,老牛湾正向着“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地标”阔步前行。
——品牌闪耀,黄土味飘远方:“中国糜子之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偏关小米“”偏关羊肉”等六大地标产品,带着黄土的芬芳走向四海;莜面的筋道、豆腐的嫩滑、海红果的酸甜,每一口都是乡愁的滋味,让“偏关味道”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
——路网畅达,全域游更便捷:15.98亿元铸就的133公里黄河公里黄河11号、长城1号旅游公路,如银链串联起山水胜景;准朔铁路、灵河高速、336国道改线工程相继竣工,“快进慢出”的交通网让“说走就走的旅行”照进现实。斯维登集团运营的关河口驿站、山西红门口旅游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的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热闹开园,黄河·乾坤集民宿温馨迎客,让吃住无忧;39个观景台、停车场与38座新公厕,细节处见匠心,让旅途更舒心。
——业态创新,新体验不停歇:偏关黄河宿集成了职工疗养的好去处,为康养旅游注入活力;“一河五渡五金花”黄河风情带、“一城一营六古堡”长城风情带,如两条彩绸缠绕山间,初显风华;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作为全市唯一、全省仅八的存在,成为融合发展的强劲引擎。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一站式搞定购票、咨询、预警,“与偏同行”“与关同程”抖音账号直播带货带景,让偏关的美被更多人看见。
——文化盛宴,星光照古关:“对话老牛湾”栏目请来蒙曼、纪连海等名家,共话偏关故事;“中国年·偏关味”里,糜子锅巴的香脆、黄河鲤鱼的鲜美、羊肉的醇厚、酸饭的酸爽,还有油糕、凉糕、羊杂的地道滋味,组成了“糜好生活”的味觉交响;“龙华韵·古关情”“骑行大美偏关”“5·19中国旅游日”等活动轮番上演,让国内外游客循着热闹而来,为偏关的名气与魅力添砖加瓦。
——红色赋能,精神永传承: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揭开神秘面纱,水泉镇、楼沟乡的党性教育基地诉说初心,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红色旅游地图发布,让红色基因融入旅途,成为最动人的风景。
——研学勃兴,山水作课堂:与同济大学等高校携手,建成写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产业智库等基地;联合旅行社开发“边塞历史”“长城黄河文明“”农耕体验”等研学项目,让偏关成为青少年触摸历史、亲近自然的课堂。
——生态优先,绿满新家园:作为黄河入晋第一县,偏关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奏响“增绿、补绿、护绿”与“绿化、彩化、财化”的协奏曲。10万亩黄河沿线生态绿化带、1.85万亩旅游公路景观廊道,勾勒出“春花、夏荫、秋色、冬墨”的四季画卷。2025年“黄河长城握手处我在偏关有棵树”生态认领活动,1200余人次参与、3000余株树木扎根,“云端播绿+线下扎根”的创新模式,让黄河岸边的绿意更浓,为农文旅融合注入生态底色。
——富民兴村,田园有奔头:乾坤湾村的4座鱼菜共生大棚与1座智慧大棚,实现“一水两用、一棚双收”,游客体验采摘乐,村民靠土地流转、产业就业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共享有机农场与特色民宿相映成趣,田园风光与轻奢体验碰撞出奇妙火花,让农文旅融合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围绕“慢食、慢居、慢游、慢业、慢情、慢养”六重体验,偏关正精心打造“老牛湾国际慢生活区”,让黄河长城、自驾宿营、冰雪体验、康养休闲四张名片愈发闪亮,“诗意慢生活、北方桃花源”的品牌声传千里,农文旅全产业链条在时光里愈发完善。
朋友们,当“长城两边是故乡”文化旅游季的大幕在偏关拉开,诚邀您踏上这片热土:在这里,触摸古关的千年文气,聆听黄河的灵动涛声,仰望长城的雄浑气魄,呼吸森林的清新秀气,感受乡村的烟火热气,沉醉民宿的静谧闲情,体验偏关人的好客和气,共赏发展的蓬勃朝气。
偏关已备好画卷,等您来添上属于自己的精彩一笔!
邀约链接
非遗焕彩文创赋能 美食飘香
偏关县精彩亮相第七届山西文博会
在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偏关县以“长城风骨·黄河滋味”为主题,以“非遗活态传承、文创创新表达、美食舌尖传情”为核心,以特色企业+特色美食+非遗专场展演的创新矩阵,携多元文化瑰宝精彩亮相,全方位呈现这座长城与黄河握手处的古城魅力。
非遗展演:踢鼓子秧歌舞动千年文脉
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踢鼓子秧歌”,将在忻州主题日专场文艺展演中惊艳登场。这项源自民间的艺术形式,融合了武术的刚劲与舞蹈的灵动,再现了古代边塞军民的生活场景与节庆欢腾。动作套路蕴含着偏关作为“三关首镇”的军事文化密码,每一个鼓点都呼应着长城烽燧的韵律,被誉为北方战舞。
文创矩阵:让偏关元素可触可感
三家文创企业联袂打造“偏关文化IP矩阵”,将地域符号转化为时尚产品。山西大河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带来的“中华长城尺套装”,以37厘米长的礼盒承载长城文化,尺身雕刻偏关段长城地形图案,既是实用工具,更是可收藏的文化载体。
山西边城上文化和创意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品则构建了“沉浸式文化体验”体系。“偏头关通关文牒”打卡印章本以32K便携规格,收录偏关12处历史遗迹印章,让游客在集章过程中完成“重走古关”的互动体验;踢鼓子秧歌手办与冰箱贴,通过100mm的精巧尺寸定格非遗瞬间;烽火台书签以“烽、堠、墩、台”四字呼应长城防御体系。
偏关晋绣堂制作中心的杂粮画堪称“指尖上的山河”。以糜子、玉米、豇豆等天然杂粮为原料,通过浸染、烘干等工艺,在21×29cm至40×65cm的画幅上再现黄河老牛湾的壮阔、长城丫角山的沧桑。
美食现场:舌尖上的偏关风味
偏关臻品电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打造的“现场制作美食区”,成为文博会的“人气磁场”。偏关炖羊肉选用当地散养山羊,以黄河沿岸传统技法现场炖煮,肉质酥烂而不柴;凉糕以黄米为基,搭配本地蜂蜜与枣泥,软糯香甜;碗托由荞麦面精制,佐以秘制蘸料,滑嫩爽口;酸饭则传承北方游牧与农耕融合的饮食智慧,酸香开胃。
文化内核:长城与黄河的交响
偏关县此次参展的核心主题,是展现长城与黄河在这片土地碰撞出的文化火花。从中华长城尺到烽火台书签,从杂粮画中的黄河湾到踢鼓子秧歌里的边塞豪情,再到炖羊肉等美食凝结的地域风味,无不诠释着“表里山河”的厚重底蕴。
第七届山西文博会期间,偏关县的展台将成为一扇窗口,邀请四方宾朋透过非遗、文创与美食,读懂这座古城的历史纵深与文化活力。
本版图文由偏关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