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孙佳森)8月21日,由《诗刊》社、山西省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散文诗的可能与创设——宋耀珍长篇散文诗《红》研讨活动”在太原举行。来自北京、天津和本地的20余名评论家、诗人对长篇散文诗《红》进行了广泛、深入解读和研讨。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李骏虎、《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出席了研讨活动,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温建生主持了研讨活动。王士强、刘波、聂权、蓝野、张锐锋、梁志宏、王春林、崔昕平、张二棍、金汝平、赵树义、王国伟、孔令剑、金春平等评论家、诗人参加了研讨活动。
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李骏虎在致辞中指出,宋耀珍的长篇散文诗《红》在《诗刊》2025年第2期“散文诗萃”栏目头条刊发,诗歌评论家们相继推出深度评论文章,可见这部以长征为主题的长篇散文诗,不仅是山西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更在中国散文诗界投下了一道引发深思的“红光”——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散文诗如何承载重大主题?如何在“散”与“诗”的平衡中抵达思想与艺术的双重高度?今天的研讨,正是为了回应这些时代性的命题。
《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在致辞中指出,从历史化的角度以及未来诗学来看,散文诗这一话语行为是动词化的过程,是不断演义、发展、变化、创新的过程,是内在机制与外在边界不同拓展的过程。我们期待的就是这样的散文诗作品,它不断重新定义、改写我们惯常认知当中的散文诗的样貌,而长篇散文诗《红》就是具有拓展性和启示性的文本。
山西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温建生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宋耀珍的长篇散文诗《红》是近年中国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首先它是聚焦红色题材“长征”的新时代书写,是对伟大长征精神的再一次弘扬;二是以高水平的散文诗的方式对“长征”进行诗化书写,体现出了强烈的文体探索和创新意识;三是开拓了当下诗歌写作的新领域,丰富了当下诗歌写作的题材内容。他希望今后山西作协和诗刊社的合作进一步加强,让山西诗歌穿越三晋大地,到更高的层面上去发声。
参加活动的评论家、诗人围绕长篇散文诗《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宋耀珍的长篇散文诗《红》以长征为主题,对长征精神予以了深度书写,这也是非常富有挑战和难度的写作。他把历史经验、时间经验、空间经验以及现实经验进行重新的整合与辨析,更为重要的是产生了精神现象学意义上的变形与提升,这都使得《红》在宏阔与幽微、历史与现实、词与物的无间契合中激活了史诗的元素以及品质。除了承载的史诗品格之外,这部作品也是长征的地图和精神坐标,是一部高度浓缩而又不断辐射的长征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