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杨洲芬)8月21日,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首日现场人气鼎盛,N4馆内的绛州澄泥砚展厅内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绛州澄泥砚此次不仅带来了深耕十年的“一县一砚”系列精品,更以多元创新成果展现非遗传承的活力,成为文博会首日备受瞩目的文化焦点。
展厅内,“一县一砚”系列砚台整齐陈列,每一方都承载着山西各地的文化记忆。以临汾市为例,17方特色砚台各有千秋,尧都区的“尧帝砚”追溯上古文明,洪洞县的“洪洞大槐树砚”诉说移民文化,永和县的“红军东渡砚”铭记红色历史,古县的“壶口瀑布砚”再现自然奇观……这些砚台或讲述名胜古迹,或还原神话故事,或致敬历史名人,将山西县域文化浓缩于方寸砚台之间,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非遗与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
与“一县一砚”相辅相成的,还有文博会开幕前一日刚出版的《晋在砚中,一县一砚话山西》图书,为观众解读砚台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每年都在文博会参展,首次拥有独立展厅,能把更多作品呈现给大家,特别欣慰。”绛州澄泥砚第二代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蔺涛说,独立展厅的设置,让绛州澄泥砚的文化魅力得以更充分释放。
在澄泥砚展厅的中央,创新类作品同样吸睛。一款澄泥砚与玻璃工艺结合的“碧潭砚”,凭借独特的视觉效果成为年轻人关注的焦点。“这是第三代传承人、90后蔺霄麟的创新尝试。”蔺涛指着这方砚台说,蔺霄麟结合所学陶艺专业,打破传统,推动澄泥砚与玻璃、瓷釉、景泰蓝等多种非遗技艺跨界融合,打造出渐变澄泥砚、火锅造型砚台等新颖作品。“起初这个想法不被认可,但坚持付诸实践后,没想到能成为砚台里的‘新风景’,还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蔺涛说,这种跨界创新,让古老的澄泥砚在世界视野下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据介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澄泥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蔺永茂领衔的传承团队,山西绛州澄泥砚研制有限公司已实现三代接力传承。自2008年绛州澄泥砚独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先后斩获200余项国际国内大奖,精品被数十家国家级博物馆永久收藏,2019年更跻身“山西三宝”之列,七次八件作品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彰显了中国非遗的国际影响力。
除了传统文化与创新工艺的融合,蔺涛设计的“红色系列”砚台同样意义深远。从“红色革命圣地系列”“纪念运城解放系列”,到“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庆祝建国75周年系列”“廉政系列”,绛州澄泥砚以非遗技艺为载体,将红色精神与时代主题融入创作,开辟了非遗传承的新领域。
“下一步,我们计划带着融合中国世界级非遗与中国世界遗产元素的砚台走进更多文博会,让更多人感受中国非遗的魅力与力量。”蔺涛的话语中,满是对绛州澄泥砚传承与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