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回收红焦的显热,公司配备了先进的干熄焦装置和余热发电装置,比如在业内首屈一指的新型立式热回收焦炉,大大降低了6.8米捣固焦炉的能耗,减少了污染。”8月7日,在金烨焦化指挥控制中心,长治市人大代表、金烨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强向“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一行,介绍公司如何斥巨资打造“绿色工厂”,守护蓝天白云的故事。
2006年,走出大学校门的陈强进入一家钢铁产业配套服务的央企。从业务员做起,他每天奔波于钢厂、焦化厂、洗煤厂、煤矿,积累了大量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营销思维的专业基础知识。
2017年,陈强加入金烨钢铁集团。从高炉复产、焦化复产到投资新建物流园区项目,从整合成立铁矿采选板块到建成投产的特种钢新材料中试基地项目,他一路见证、参与了企业成长为涵盖钢铁冶炼、煤焦化工、特种钢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等多元领域的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
付出总有回报。2021年,陈强当选长治市人大代表。“企业的根在地方,代表的根在群众。只有把企业发展与地方需求、群众期盼结合起来,才能不负这份信任。”站在新起点,他的履职足迹开始遍布车间地头与周边村庄。当该集团周边的集店村村民反映货车扬尘扰民,他立刻投资500万元购置清扫设备,24小时维护厂区周边道路清洁;当焦化项目引发村民“环保焦虑”,他敞开大门邀请村民担任“环保监督员”,额外投入5000万元实现废水零排放。
2023年,陈强接任金烨钢铁集团总经理。此时,钢铁行业深陷“寒冬”。他带领企业投入12亿元巨资全流程环保改造。这看似“逆行”的决策,源于他作为人大代表的双重担当:“环保不达标就关停,3000职工的饭碗不能丢!”
“那段时间,我带着技术团队赴河北、江苏等地取经,引进国内先进的环保设备及技术,在原有环保设施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升级改造,针对不完善、不到位的生产设施进行环保改造,让企业顺利通过环保验收。”陈强对企业环保升级改造的步履从未停歇。如今,金烨钢铁已成为长治市首个被工信部评为“绿色工厂”的钢铁企业。
“坐在办公室里看不到真问题,只有脚沾泥土才能听到心里话。”为架起政企民沟通的“连心桥”,陈强把调研做在“车间地头”。他坚持企业职工宿舍及生产车间必去、企业周边村庄必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必去的“三个必去”工作法,200余次的走访、86条意见建议,丰富了他的履职经历。
基层调研时,了解到特种钢新材料“研发难、采购贵”的行业痛点,他在企业内部开辟“小批量定制通道”,帮助一家小型供应商将冲头寿命提升一倍,销售额猛增60%。一块特种钢演绎了一个企业间充满“民生温度”的共赢故事。
陈强提出的《关于建立“产业链互助联盟”的建议》,推动形成“大企业带小企业、上下游共发展”的模式,促成本地12家企业联盟,共享技术和市场资源。“原来以为人大代表离我们很远,没想到能帮我们解决‘卡脖子’的难题,这代表履职真是办到了我们心坎上!”联盟中的一位农机厂负责人笑着说。
从解决“用工荒”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到利用工业余热免费为周边6村50万平方米区域供暖(年投入超千万);从设立“总经理信箱”“代表接待日”,到解决困难职工宿舍问题……陈强用肯干、实干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的承诺。
山西晚报·山河+ 记者 薛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