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山西应急管理

全面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隐患 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典型经验汇总

  由国务院安委会印发的《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总体方案》,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近期事故教训,全面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隐患,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此次专项行动至2023年底结束,分为动员部署、企业自查自改和部门帮扶、部门精准执法、总结提高四个阶段。
  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部署开展以来,时间已经过半,各地、各部门、各中央企业迅速部署主动作为。本期摘选全国部分省、市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供大家学习参考。

山西省

  坚持做到“五个必须”,必须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必须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必须对标对表落实工作任务、必须突出督导巡查重点单位、必须采取有力举措压实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实行挂图作战,严格落实“账单管理、办结销号、打分排队、情况通报、警示约谈、督导巡查、定期调度、目标考核”等机制;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严格执法,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必须当即提出处理意见,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的方式,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相关人员要追责问责,倒逼企业认真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湖南省

  全力推动“3个三”工作做法:一是建立专家、企业、部门联动“三大机制”。聚焦发现不了问题、查不出重大隐患是最大的问题,聚焦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聚焦精准查找、科学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建立了专家查隐患机制、企业自查机制、部门指导服务和严格执法机制。二是落实督导、巡查、专班“三项措施”。强化各级领导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督导推动作用,发挥安全生产巡查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推动作用,成立工作专班,专门负责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日常工作。三是用好考核、警示、问责“三个手段”。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让“奖惩分明”成为推动各级各部门担当作为、狠抓工作落实的原动力。多措并举开展警示,推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落细落地。严肃追责问责,对专项整治工作不力的,及时约谈通报,情况严重的按规定予以问责处理。

陕西省

  专项执法督查助推重大事故隐患2023专项行动主要开展五项工作:系统谋划部署。按照“分队、小分队专项执法督查+各级安委办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全过程监督”的模式,对16个重点行业领域及市县政府工作专班、工作部门、企业开展执法督查检查,确保专项排查行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打造专业队伍。邀请专家对21个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进行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认真组织开展。组建10个执法督查分队、107个执法督查小分队,每个分队分派10至15名不同行业领域专家,以异地交叉的方式,全面开展专项执法督查。注重服务保障。明确并协调专项执法督查过程中人员住宿、餐饮、差旅、专家费等相关费用保障事宜,形成规范、有序、高效的执法督查保障工作机制。强化廉洁纪律。对执法督查人员的工作行为、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廉洁纪律等8个方面提出明确的约束性要求,筑牢纪律防线,确保执法督查活动高效有序开展。

山东省

  积极拓展7方面内容,明确21个重点行业领域和跨部门监管领域责任部门。增加企业组织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落实情况开展排查整治、部门加快推进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标准化、地方党委政府强化新业态和薄弱环节安全监管等重点任务,制定动火等危险作业、外包外租、全员教育培训、应急预案和演练、重点制度措施落实等5类重点事项共性检查表,分行业领域制定重点事项专项检查表,建立标准化、清单化检查模板,明确检查内容、检查方式、问题表现、整改要求。制定专项行动任务分工,明确21个重点行业领域和隧道工程、醇基燃料、海上风电、高风险旅游项目等跨部门监管领域的责任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建设信息调度系统,制定调度通报、隐患督办、工作报告、督导检查四项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海南省

  细化分解51项具体任务,组建11个工作专班。围绕企业、部门、党委政府三个层面再增加“提升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能力、理顺部门监管和综合执法机制、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3项重点任务,增加渡船渡运、旅游、休闲渔业、游艇观光、电动自行车火灾等5方面整治重点,细化分解为51项具体任务并逐一明确完成时限,进行清单化推动。依托省消防安全委员会和8个专业委员会,组建消防、危险化学品等11个工作专班。

吉林省

  明确17项排查整治重点内容,健全完善22项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推进总体计划、月计划、半月计划。健全完善调度通报、督办交办、警示建议、重点约谈、重大事故隐患及问题倒查追责等22项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调度“9张清单”,成立工作专班每周召开例会,及时调度各地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矛盾问题。

重庆市

  细化8个方面集中行动,推动真查真报真改。将专项行动细化为属地党委政府责任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职、小微企业安全监管服务、安全监管盲区薄弱消除、部门精准严格执法、火灾防控“除险清患”“三大作业”集中排查整治、问题清单督查检查等8个方面的集中行动,逐项明确“查什么、谁去查、怎么查”。市委市政府建立“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问题清单”工作机制,将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作为各区县、各市级部门、各企业单位履职标准,将排查质量、整改效果作为晾晒指标,进行月发布、季通报、年考核,推动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防范化解风险的有效闭环。各级安委会办公室常态化开展明查暗访,下重拳解决排查走过场、整改不作为、责任不落实等问题,推动各级各部门和各企业单位“真查、真报、真改”。

湖北省

  提出26项重点任务措施,建立6项工作机制。提出“9+9+8”共26项重点任务措施,坚持抓排查与重治理相结合、抓协同与强执法相结合、抓整改与提能力相结合的工作原则,落实组织领导、督导检查等保障措施。省安委会办公室组建工作专班,建立联络员、信息报送、调度通报、工作例会、督导检查、警示约谈等6项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专项行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北京市

  组织编制84项事故隐患排查标准。紧盯医疗、养老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城市运行等重点行业领域,对排查整治工作进行清单化管理,细化分解为49项重点任务,组织编制84项事故隐患排查标准,推动34个市级部门编制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检查清单。将排查整治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督查重要内容,成立暗查暗访工作组进行抽查检查,发现违法违纪问题线索后,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成立专项行动工作专班,下设“一办七组”,建立健全统计调度、联席会议、约谈通报、线索移送、政策指导等工作机制,落实日例会、日报告、周统计、周调度工作制度,每周通报全市排查整治情况,委托第三方机构全过程跟踪督导、定期核查评估,确保专项行动有序推进。

河北省

  细化22个行业领域责任分工。在全国总体方案基础上,有针对性增加企业健全内部举报奖励制度、扎实开展暗访检查和拍摄视频片等重点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对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22个行业领域细化责任分工,明确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向企业印发提示卡、明白纸,组织企业全面自查自改。

贵州省

  结合全省实际和特点,该省及时制定下发工作方案,明确3个方面15项工作任务重点。在全国总体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特种设备、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明确了企业自查自改和部门帮扶、部门精准执法两个阶段工作开展的具体时间,对有限空间作业提级管理提出要求。
  贵州将专项行动纳入市县高质量安全生产考核。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每季度开展督促检查,督促分管部门单位和行业领域做好排查整治工作。
  贵州省安委办抽调人员,专门组建工作专班,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制度,全面跟踪调度各地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情况,推动各级各部门扎实抓好排查整治工作。

宁夏

  宁夏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要求。结合自治区安委会工作要点中的“六大行动”,将专项行动方案细化分解为60项具体任务,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通过并报请自治区党委审定,指导全区全方位、全领域开展专项行动。从自治区有关单位抽调22名工作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定期调度通报各地、各有关部门进展,推动解决具体问题。制定专项行动巡查督查方案,自治区党委常态化督查组牵头,联合自治区安委会巡查督查组深入一线开展“一竿子插到底”的随机暗访抽查,压紧压实各地各部门各企业“查、改、督、销”责任。

广西

  自治区党委、政府将专项行动列入重点事项进行跟踪督办,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成立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实施“挂图作战”,建立落实每周一跟踪、每月一调度、每月一检查、每季度一通报、每季度一会商等工作机制,督促各方落实落细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自治区安委会借鉴纪检执纪问责“四种形态”,在安全生产领域推行“通报提醒、约谈纠治、联合惩戒、移交问责”四种方式,理直气壮开展通报、约谈、惩戒、问责。每月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一线调研督导,督促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统筹推进落实整改措施。充分发挥部门和专家优势,通过“开小灶”“现场会”“重点帮扶”等多种方式,组织专家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开展针对性帮扶指导。

安徽省

  安徽省委省政府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对市委、市政府的季度分析评议“赛马”机制,书记、省长定期点评,激励先进、督促后进。紧密结合本省安全生产风险特点,系统分析梳理了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业、道路交通、消防等11个重点行业领域风险分布基本情况、风险特点和治理措施,研究制定了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一张图”,明确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抓什么”“怎么办”。深刻汲取近期省内有关典型事故教训,在全国总体方案基础上,增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等本地针对性专项排查整治。建立调度通报、督办交办、警示建议、重点约谈等工作机制,全面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党政领导责任。

上海市

  上海市建立保障和调度机制,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4位副市长结合分工担任副组长,并成立工作专班,采取“日报送、周调度、月分析、季讲评”加强调度。市安委会印发工作方案,在全国总体方案基础上,新增电力、文化旅游、特种设备、医疗卫生4个重点行业领域,推动在电动自行车、危险化学品、自建房等全链条全周期安全风险管控上实现新探索。打好“组合拳”,深化推进厂房仓库、有限空间作业、医疗养老机构消防等安全专项整治。组织系列宣贯活动,通过网上直播、宣传海报、视频会议等形式,把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专项排查要求有效传递到基层、到企业、到岗位、到人头;举办超大城市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实施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建立覆盖重点行业领域的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

整理:王晓鹏 郭雨彤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28期

  • 第2023-07-21期

  • 第2023-07-14期

  • 第2023-07-07期

  • 第2023-06-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