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山西应急管理

未雨绸缪 有章可循

——《太原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诞生记

  山西省省会太原,控带天下,表里山河。
  太原位于晋中盆地北端,全市总面积6988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其中,山丘区575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2%,盆地平原区1235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18%。
  太原河流水系众多,属黄河水系632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0.5%,主要以汾河水系为主,过境河流包括汾河、潇河;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直接入汾河的主要山洪河道40余条。另有属海河水系6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5%。
  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影响,全市年平均降水量达450毫米,但降水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近七成降水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暴雨多发,以局部地形雨和对流雨为主,极易造成局部地区暴雨、洪涝、城市内涝等灾害。因此,每年6月1日-9月30日为汛期,其中7、8月为主汛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为防汛特险期。
  太原市防洪排涝主要以河道、水库、排退水渠、管涵等为主。目前太原市建有大型水库2座,分别为汾河水库、汾河二库,小水库15座,城市排退水主要渠(管)约500余公里,城区缓洪池8座。

历史教训极其深刻

  历史上,太原市曾多次遭遇暴雨洪涝灾害。典籍记载,自北宋太原新城建成后500年间,太原市几乎每十年便遭遇一次洪水侵袭,计有42次较大洪水和大洪水。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汾河洪水冲垮金刚堰大堤,夺阜成门进入太原城,在水道不畅通的情况下,率先冲毁了阳曲县衙、太原文庙、阳曲文庙、学台衙门等重地,再次往南水灌满洲城,直接改观了太原城市建筑格局。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1955年、1966年、1982年均遭遇洪水入城的特大水患侵袭。
  1996年8月4日,太原市出现特大暴雨,以石千峰庙前山为中心的区域24小时降雨279毫米,全市大面积山洪暴发,多处山体滑坡,潇河和汾河多处出现险情,古交大川河、清徐白石河、晋源风峪河发生较大洪水,万柏林区虎峪河爆发特大洪水,冲毁堤防、桥梁,淹没农田、工矿企业、市政设施,冲入迎泽西大街,造成交通中断62小时,死亡48人,失踪12人,直接经济损失8.2亿多元。
  2016年7月19日,太原市平均降水量为137.8毫米,强降雨造成市区主要道路中断多处,太榆退水渠、北张退水渠等多处发生堤防坍塌洪水外溢险情。据不完全统计,强降雨造成全市房屋倒塌368间,8.4万余人受灾,转移人员5724人,河道堤防受损34处,农田进水24.9万亩,直接经济损失约2.97亿元。

党委政府坚强领导

  面对历次洪涝灾害,太原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防汛救灾政治责任,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科学决策、果断处置,有效应对了暴雨洪涝,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确保了全市城乡安全度汛。
  2019年以来,太原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深化机构改革要求,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在市政府成立太原市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基础上,成立了市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实行分管应急和水务的副市长为指挥长的双指挥长制度,市政府协管副秘书长、市应急管理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城乡管理局、气象局以及武警太原支队、太原市警备区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副指挥长,全市31个部门和单位作为成员,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应急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市水务局局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市城乡管理局局长为防办主任。构建了以市消防救援支队、武警太原支队、太原警备区、太原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太原矿山救护大队、市城乡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太原轨道交通工程应急救援队为主要力量的市级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体系,储备了3000万元防汛物资装备,全力组织做好防汛应急救援工作。
  2021年10月2日-6日,太原市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全市平均降水量185.4毫米,较历年同期(4.6毫米)偏多39倍。持续强降雨造成部分县区道路塌陷、河段决口漫溢、村庄进水、农田受淹等险情灾情,导致20.1万人受灾,紧急避险转移2.2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07亿元。
  但在太原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太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序调度指挥,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应急救援队伍戮力同心,不仅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受灾群众零伤亡,还迅速组织灾后重建,保障了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近年来,我国各种极端天气频发、多发,洪涝灾害的突发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部分地区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防汛工作再次敲响了警钟。面对日益复杂和严峻的防汛形势,为切实做好全市洪涝灾害应对处置工作,按照国家和省里要求,2023年2月,太原市重新修订形成了《太原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进一步细化了各级各部门职责,完善了应对机制,强化了预警与应急响应衔接,有效提高了预案的针对性,为全力提升防汛抗旱防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准备提供了科学的实战依据。

防汛预案未雨绸缪

  《太原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统筹发展和安全,保证防汛抗旱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有效防范水旱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按照预案要求,灾害发生时,太原市政府设立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实行指挥长负责制。指挥长由分管应急管理和分管水务工作的副市长分别担任。副指挥长由市政府协管应急管理工作的副秘书长、协管水务工作的副秘书长、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水务局局长、农业农村局局长、市城乡管理局局长、市气象局局长、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太原警备区战备建设处处长、武警太原支队副支队长担任。受指挥长委托,副指挥长可代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开展工作。
  太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应急管理局,主任由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乡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兼任。日常工作由市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科组织,市防汛抗旱保障中心承担。
  太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城乡管理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健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国资委、市能源局、市房产局、市园林局、市气象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太原市测绘研究院、市消防救援支队、太原警备区、武警太原支队、市水文水资源勘测站、市红十字会、国网太原供电公司和移动、联通、电信太原分公司依据各自职责展开工作。

王清茗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28期

  • 第2023-07-21期

  • 第2023-07-14期

  • 第2023-07-07期

  • 第2023-06-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