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安全文化

以逆向思维管控风险的思路与作用

  • 严格遵守起重作业“十不吊”规定,最大限度避免相关事故发生。

  •   近年来,一些地区、领域、企业事故多发频发,甚至总发生同一类型的事故,却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面对风险隐患或事故问题,人们习惯沿着事故发展的方向去思考并寻求解决办法。笔者认为,除了以固有的正向思维方式思考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试着往相反的方向探索,从复杂局面中探索破解之道,敢于反其道而思之,从发生事故的原因和出现问题的相反面进行深入探索。

    用逆向思维管控风险

      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对司空见惯或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用逆向思维管控风险,就是针对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层层分析,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并加强管理。通过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并确保全员严格遵守,落实禁令管理,加强固式化管理,使员工的习惯更加符合标准,让标准变为员工的日常习惯。
      以逆向思维管控风险是建立在规范管理基础之上的安全工作方法,以事故风险为导向,分析风险向事故转化的原因。以风险为基点,分析解决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从发生事故的原因和出现问题的相反面进行深入探索,针对风险成因加强管控,以逆向思维寻找破解困局之策,面对当前事故多发局面,应反向思考探索破解之道,寻求解决办法。

    用逆向思维抓好工作

      目前,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法律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等方面形成的安全管理体系。由于每个企业存在不同特点,而企业风险管控必须符合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现实,因此大多数企业的安全管理都属于正向思维管理的范畴。
      笔者认为,要全面落实上述体系各项工作,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其中,相关的责任应该落实到什么程度,安全管理怎样才算落实到位,难以用通用标准来衡量。对企业而言,在认真抓好落实法律法规要求的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用逆向思维方式抓好重点工作和风险控制,可以成为企业做好安全工作、控制事故发生的破解之道。
      从最怕出安全事故的方面入手。发生事故的环节、场景、时间、季节、作业者等,属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事故发生原因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能否有效控制,管理上可能出现缺位的环节有哪些,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生产安全事故。例如,消防重点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最怕的就是火灾致灾因素,特别是可能导致系统性火灾发生的因素,可以针对性分析生产经营场所中最有可能发生火灾的环节,根据需要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防止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再如,在有限空间作业方面,近年来,在工贸行业发生相关事故的概率极高,但在化工行业领域受限空间作业中,却极少发生伤害事故。笔者对比发现,专业化作业是减少有限空间事故发生的关键。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针对企业最担心的环节,分析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应采取的正确的防范措施。针对当前频发的燃气爆炸事故,笔者分析众多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后发现,从上世纪80年代燃气使用逐渐向普通用户推广后,在居民实际使用时发生的燃气爆炸事故并不多见,但近年来却出现了增多趋势。究其原因,虽然事故大多发生在用户端,但其造成事故的根本问题在于生产方面不合格。许多燃气充装站没有配备残液抽取装置,对于残留在气瓶中的液体并未在罐装前完全抽出,导致用户一旦私自倾倒极易发生事故。此外,个别经营者在燃气中加充价格相对便宜的二甲醚,导致气瓶上角阀、减压阀内使用的橡胶件容易腐蚀变形从而导致漏气。笔者分析燃气事故产生的原因后,发现防范燃气安全事故,关键在于四方面:一要严格管控气源、气具,二要对充装站点的硬件设施重点监管,三是操作人员必须专业化作业,四是对用户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把握生产工艺过程、设备设施、原材料、作业环境四大因素。这四方面因素对于生产作业场所来说是极为关键的安全要素,应当全面认识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掌握不同设备设施的性能、参数、规格,了解不同原材料的安全性能,分析作业环境中可能相互影响的因素。企业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对上述四个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和分析,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上,建立完善符合自身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吸收接纳符合本企业特点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式,包括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来管控安全风险。

    把遵守安全制度作为行为准则

      全面分析安全风险,特别是吸取同行业曾发生过的类似事故教训,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针对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环节,围绕作业规范、环境条件、时间节点、季节气候等因素制定明确的禁止规定。例如,严禁在非指定吸烟点吸烟,有效防范因吸烟导致的火灾发生;严禁酒后上岗,避免因酒后反应迟钝发生事故;严禁擅自拆除、屏蔽安全装置,避免因安全装置失控而导致事故发生。此外,例如起重作业中规定的“十不吊”、焊接作业中的“十不准”等,都属于禁令管理,只要严格遵守,才能最大限度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在实施禁令管理的同时,要着重加强对禁令内容的落实和执行,防止禁令形同虚设。
      以企业安全管理规定要求为主要抓手,以培养习惯为目标,以安全考核为手段,着重对员工开展日常安全行为固式化训练,长期坚持、不断规范,推动以具体行为落实安全制度,以安全习惯形成企业安全文化。例如,执行上下楼梯必须扶扶手的规定,就不易发生上下楼梯摔倒的事故。工作时间不准使用手机,就不易出现因使用手机而精力分散的情况,从而避免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事故发生。在工作场所行走时,必须走在人行道内,就可以有效实现人车分离,避免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
      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准则、安全标志为主要核心、定置定位管理为基础,规范目视化管理内容、形式。以目视化内容让员工在安全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反过来进一步强化目视化效果。
      员工是安全工作的主体,要推动人人参与、个个重视,自觉把遵守安全制度作为行为准则。 (《中国应急管理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15期

    • 第2023-12-08期

    • 第2023-12-01期

    • 第2023-11-24期

    • 第2023-11-17期

    • 第2023-11-10期

    • 第2023-10-27期

    • 第2023-10-20期

    • 第2023-10-13期

    • 第2023-09-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