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安全文化

找准难点风险点 切实加强城市街道安全管理

  • 近年来,安全宣传进社区成为城市街道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   城市街道作为政府机构最基层的部门,是与百姓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组织。作为最基层的管理部门,由于其管理对象的特殊性,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肩负着保障公众安全的重要责任。当前城市建设发展越来越快,风险隐患也日益产生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和风险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街道在完成自身管理工作时,也会面对各类安全风险。
      笔者认为,街道在安全管理方面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城市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利用自身优势抓好安全,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城市街道安全风险分析

      街道是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建立起来的管理城市的基层组织,肩负着基层组织建设、城市管理、服务百姓等职能和职责,管理的人口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同时,街道还承担城市公众场所、基础建设、城市环境保护等管理工作,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较快,在安全风险方面也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非常繁重的任务。随着城市各项设施运行时间增加,城市基础工业设施的陈旧和老化,城市公共安全事故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结合多年应急管理工作经历,笔者发现城市街道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高层建筑风险。当前,各类高层建筑风险与日俱增,特别是建设时间超过15年以上的高层建筑都存在因老化和建设质量所产生的外墙脱落、电梯性能降低、强电和弱电绝缘减弱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相关的安全事故。由于不少高层建筑在设计建设时片面追求高容积率,导致小区拥挤、小区内部道路偏窄,一旦发生高层建筑火灾,消防救援车辆很可能因无法顺利进入现场而延误应急救援行动。而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由于空间狭小,一旦各种车辆在地库中发生火灾,往往因救援困难而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燃气管道风险。作为城市主要能源之一,无论是家庭、公众场所,还是生产企业都需要使用燃气。客观上,各小区、饭店所使用的燃气设施在建设上都存在时间差,露天管道和埋地管道还存在检查检修困难、更换困难的问题。而燃气管道的安全使用寿命一般只有10年左右,其安全风险随着近年来屡见不鲜的事故逐渐受到公众的重视。
      “九小场所”风险。这类场所的基数非常大,包含了市民生活离不开的基本服务功能和需求。“九小场所”包括“三合一”场所、外租房、小餐饮、临时建筑物和自建房等,这些场所均存在种类复杂、环境复杂、变化多样、人口众多等难以管理到位的问题。从已经发生的事故来看,小场所经常造成大事故,管不住、监管难,成为城市街道安全管理的顽症之一。
      人员密集场所风险。宾馆、农贸市场、娱乐场所、商业综合体、写字楼、交通枢纽等公众场所都属于城市街道中的人员密集场所,使用性质复杂、现状变化快、人员流动大是其主要状态。在这类场所的管理中,存在管理服务人员少、管理能力和水平偏弱偏低等问题。有些场所建设在环境复杂的老旧城区,一旦发生火灾,会给应急救援带来极大困难。
      上述场所及其存在的安全风险都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一旦发生事故极有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后果。因此,加强这些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是做好城市街道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城市街道安全管理难点

      城市综合性安全风险在增加。城市在发展,经济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由此也带来各类新的安全风险,有的风险还会叠加出现。笔者认为,在考虑城市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时,也要回顾城市在过去建设中的安全风险,如城市燃气管道、地下遗留建筑与设施、早期的建筑物等。因此,要建立城市安全风险档案,定期分析城市建设中潜在的安全风险。
      城市扩张后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城市快速扩张,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市民的基本安全素质需要不断提升,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而在街道安全管理中,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的提高并非短时间可以完成,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街道管理人员对安全知识的缺乏无法满足安全工作的需要。街道作为城市安全管理的基层组织,由于人少事多、岗位变化快,人员往往缺乏安全管理专业知识。街道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是未来城市安全发展的关键因素。全面加强城市街道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是提高城市街道安全管理质量的基础。

    充分发挥物业公司作用

      当前,物业公司已经深入社会管理服务的各个角落,是城市管理不可缺少的力量,同时也是街道可以充分依靠和利用的中坚力量。物业公司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的大多是服务对象的公辅设施、安全设施、城市设施等,如何充分发挥物业公司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对于城市安全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是街道和社区可以利用的一支最直接、最全面服务于城市安全的社会力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强物业公司的建设和管理。
      加强物业公司员工的安全专业知识培训。目前,不少物业公司员工存在年龄偏大、安全专业知识缺乏、流动性较快、收入较低的特点,物业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值班、服务业务,对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对此,应当加强物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适当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入职门槛,解决目前存在于物业管理队伍的不利因素,把物业管理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服务城市安全管理工作。
      从法律上明确物业公司的安全责任。在充分发挥物业公司服务城市、服务基层的前提下,可以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物业公司在公共管理、公共设施维护(包括消防设施)的责任和安全责任,将物业公司纳入安全管理队伍中来。

    开展全员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新市民安全宣传。近年来,随着城市的面积在扩大,市民也在增加,更多的农民进城转变为市民,而无论是身份还是意识的转变,都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对此,城市街道要对其长期开展宣传教育,创造能让其尽快适应城市环境的条件。在安全管理方面,要尽快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其安全意识,让其掌握一定的自救互救技能。
      安全宣传进家庭。在安全宣传中,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走进家庭开展宣传。街道可以联合辖区内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实体,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安全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利用城市已有的安全宣传场所开展面对面宣传工作;也可以利用已建立的微信群、QQ群、宣传栏等载体,定期传播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
      安全知识进中小学校。中小学校是传播和宣传安全工作的最佳渠道和途径,可以结合学生喜爱的方式,将公共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校园安全知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知识普及宣传,从小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发挥好辖区内安全组织、机构作用

      笔者认为,可以从法律层面上建立城市安全管理机制,从制度上完善安全管理的内容,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提高城市的安全管理水平,扩展城市街道安全管理工作的服务面。
      协调专业安全队伍参与。可以在充分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协调城市街道相关安全专业的机构和人员,邀请其加入所在辖区的城市安全管理工作中。在辖区范围内建立安全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和知识来服务城市安全管理工作。
      协调辖区企事业单位参与。可以协调街道所属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参与,充分发挥其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
      引进第三方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参与。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各级政府可以组织引进第三方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参与城市街道的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针对城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公共安全风险,开展风险分析和研判,分析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提前作出谋划,保障安全发展。(《中国应急管理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22期

    • 第2023-12-15期

    • 第2023-12-08期

    • 第2023-12-01期

    • 第2023-11-24期

    • 第2023-11-17期

    • 第2023-11-10期

    • 第2023-10-27期

    • 第2023-10-20期

    • 第2023-10-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