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版:要闻

警徽闪耀一线 筑牢平安之门

——芮城县公安民警坚守省界疫情防控前沿工作小记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个别地区出现多点散发及局部聚集性疫情,位于三省交界处的芮城县疫情防控形势呈现严峻复杂态势,其中风陵渡黄河大桥和运保高速连接着华北、西北、中原及西南地区的交通网络,是陕西、河南入晋的主要通道。为阻止疫情跨省输入,芮城县公安局全警出动,按照“不漏一人、不漏一车”要求,扎实筑牢山西的平安“南大门”。

吹响“冲锋号”
党员干部一马当先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8月1日,冲锋的号角吹响,芮城县公安局把疫情防控作为淬炼党员的大熔炉、鉴别考察党员的试金石。芮城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张文杰带领局班子成员,分头到省界疫情检查站带班执勤,各科室所队党员干部轮流上岗,启动24小时值班勤务模式。一个个暖心故事,在晋陕豫边界线不断上演。
  28天以值班室为家,要兼顾好中队的正常交管业务开展,配合好上级各项任务安排,更要坚守疫情防控一线,来回穿梭在风陵渡黄河大桥三道防线和中队机关……如此紧促的工作节奏,是风陵渡交警中队中队长王拥军每天的工作实况。今年53岁,有25年党龄的他说:“初心使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同样,在运保高速芮城服务区疫情防控检查站坚守近一个月的陌南交警中队中队长姚净,以奔跑的姿态防控疫情。
  通过该检查站的车辆以拉煤、蔬菜、生鲜的大货车居多,都需要市场监管局查验。为保障车辆快速通行,姚净跑步往返执勤点和检查点,货车启动时掀起的灰尘铺满了头发、衣服,“灰头土脸”的他笑着说:“这样更接地气。”

细化“作战图”
关口前移筑牢屏障

  为确保达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的目标,在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会上,张文杰同班子成员周密部署,根据风陵渡黄河大桥与运保高速两个入晋通道特点,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绘制“疫情防控作战图”,扎实筑牢入晋通道防控屏障,确保“南大门”万无一失。
  三道防线确保黄河大桥百密无一疏。在陕晋交界处黄河大桥以南,由风陵渡交警中队两名民警和路政组成第一道防线,负责与陕西警方协作配合,做好驶入黄河大桥前期大小车辆分流和截流工作。由两名交警在黄河大桥以北组成第二道防线,严格控制车辆数量,确保黄河大桥上无车辆滞留,保证大桥安全,并及时通知第一道防线放行入晋车辆。最后由公安民警、交警和卫生、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组成第三道防线,严格执行“逢车必查、逢人必核、逢人必验健康码、逢人必验行程码”的“四必”措施,严格查控,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一夫当关,紧扼运保高速入晋要道。与高速相关部门沟通,将运保高速芮城服务区作为检疫检测卡口,可直接拦截所有入晋车辆,由公安及各相关单位组成坚实防线,可确保由运保高速入晋的车辆人员一个不漏。

坚守“战斗岗”
各司其职勠力同心

  老骥伏枥,警心永存。“在位一分钟,干好六十秒。”这是风陵渡交警中队副队长薛中社的口头禅,今年已经59岁的他仍然坚持战斗在风陵渡黄河大桥的第一道防线,大桥日均车流量达到15000辆左右,他和同事以界碑为据点,将全国各地汇聚而来即将入晋的“钢铁长龙”指挥得井然有序。
  桥上昼夜温差大,界碑旁边的一小块空地就是薛中社和同事休息的地方,薛中社指着身后的“潼关”告诉记者:“这个位置太重要了,而且关系到两省警方的配合协作,我干得时间长,有些事情好协调,我这里值岗更让大家放心。”
  桥的另一头,两名头戴卷檐帽的女交警在车流中忙碌,她们是绽放在“疫”线的铿锵玫瑰。据了解,第二道防线是由中队6名女民警组成,她们也是6名孩子的母亲,白天将孩子安置好,坚守岗位,晚上下岗再接孩子回家。一名女民警告诉记者:“我们上白班,队里男同事把我们的晚班包了。”
  疫情防控检查站是最后的防线,由公安民警与卫生、市场监管等部门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确保入晋人车万无一失。
  守一道卡,护一城人。芮城公安民、辅警将继续坚守战斗岗位,风雨兼程不停歇,越是艰险越向前,勠力同心守好山西“南大门”。

本报记者古红军 通讯员王俊晰 马永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9-03期

  • 第2021-09-02期

  • 第2021-09-01期

  • 第2021-08-31期

  • 第2021-08-30期

  • 第2021-08-27期

  • 第2021-08-26期

  • 第2021-08-25期

  • 第2021-08-24期

  • 第2021-08-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