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

把“急难愁盼”问题变成“暖心事”

我省公安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把群众眼里的“小事”当作大事办,办成能让群众暖心的事、开心的事、增加幸福感的事。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省公安厅党委在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坚强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立足公安机关主责主业,大力加强和改进服务管理工作,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截至8月底,全省已推出户政、出入境、交管等方面便民利民措施1800余项,为群众办实事74万余件,服务群众433万人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办证落户更加简便
主动对接顺应民意

  上门办证、线上办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山西公安始终如一的目标,也是众多服务民生职责中一项重要的职责。
  今年以来,太原市公安局推出“落户新政”,对于有意在太原市落户的人员,可凭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将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的户口在太原市居(暂)住地派出所办理落户登记;吕梁市公安局推行大中专毕业生“零门槛”落户,只需提供毕业证,便可就近办理落户。大同市公安局开通落户服务“快车道”,引进人才可通过大同公安网上服务平台向大同市任一城镇派出所申请落户。
  考虑到老年人办证时不会操作、不了解办理流程的实际情况,省公安厅进一步简化老年人办证照片采集流程,60岁(含60周岁)以上老年人申办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或往来台湾通行证,可直接复用5年内曾办理过的出入境证件照片或居民身份证照片,无需现场重新拍照或提交照片。同时,便利出国(境)人员换领证件。对出国(境)人员因新冠肺炎疫情无法回国(入境)可委托国内近亲属办理居民身份证换领手续,延期办理驾驶证期满换证、审验、提交身体条件证明业务。
  省公安厅还在全省开展老弱孤寡病残精神障碍者细致摸排,要求社区民警主动上门服务,了解特殊弱势群体所思所需,帮助其办理身份证、流动人口登记等,并建立工作台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省社区民警已对54989名人员建立服务台账,主动提供服务22820人次。

深化保障公共安全
助力经济转型发展

  保障公共安全,让群众生活安心,让企业发展顺利,是山西公安在山西转型发展伊始就确定的硬杠杆。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毫不动摇坚持依法严打方针,深入组织开展打击整治各类违法犯罪行动,努力使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在深化“断卡”行动专案攻坚中,山西公安对涉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机卡、银行卡进行深挖核查,对长期从事“两卡”收购贩卖人员重点盯办,全面清理排查涉诈窝点。今年1月至8月,我省共打击处理3551人,惩戒曝光开办涉案“两卡”的失信人员6873人。严厉整治涉案“两卡”较多的营业网点,共处理银行和运营商网点4400个,其中,约谈网点负责人2670人,对38个网点挂牌整治,对90个网点取消销售、代理等业务办理资格。
  在多年开展的深化“团圆”行动中,山西公安为许多家庭圆了团圆梦。据统计,截至9月3日,全省共设立143个“团圆”行动免费采血点,共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113名,其中时间跨度最长的达45年。破获拐卖儿童积案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在全省举行41场认亲活动。
  全省公安机关不断深化“万警进万家”活动,推动落实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形成“庭所对接”“警调衔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多元化解治理体系。
  近日,省公安厅在全省开展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推动全省公安派出所民警、辅警采取亲民爱民、便民利民的方式访民情、解民忧、化矛盾、防风险。
  扎实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开学之前,全省公安机关会同有关单位全面排查整治校园突出安全问题,全力保障在校师生、幼儿安全。目前,共发现问题隐患743处,立行立改707处,限期整改36处。
  在服务当地企业过程中,太原市公安局主动入企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提档升级,推出电话预约、证照复用、容缺受理、证件速递等精准暖心服务。同时,实施“信易批”审批许可制,对信誉良好的企业和群众享有优先或容缺受理许可,今年以来共为320余人提供服务。晋中市公安局开展“一项目一民警”专项行动,为重大项目落地零时差零距离服务。临汾市公安局采用“脚板+大数据”方式,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安政务服务;有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工作,试点证明事项承诺制。

回应多种服务需要
大力提升业务水准

  在加强和改进服务管理方面,山西公安主动作为,推进多种业务手段再升级,多角度提升服务水平。
  省公安厅在全国率先开展“网上备案平台”试点建设,为网络运营使用单位提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在线备案、在线审核和在线备案变更等服务,平台启用以来,为2321家单位网上备案4214个网络系统。
  9月1日起,省公安厅在全省推行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推广应用交通事故证据材料网上查阅,在太原、阳泉推广应用“交管12123”App核发货车电子通行码。太原市公安局开通“我为群众提个醒”交通违法提醒热线以来,每日7:30到19:30开通12个交通违法提醒教育席位,对机动车占人行道、黄格网、盲道、消防通道等禁停区域的违法停车行为进行违法提醒教育。
  省公安厅进一步明确需引导到政府职能部门处置和需分类处置的非紧急报警求助事项,推动110接处警工作机制建设。目前,全省11个市公安局均已建立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的联动渠道。
  省公安厅交管局全力推进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改革,搭建“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的道路交通事故重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已在全省151家医疗机构建成。截至目前,全省未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伤亡人员家属与医护人员的医患纠纷。
  省公安厅在神池县对口帮扶龙泉镇、义井镇共5个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开展产业帮扶,投资修茶厂、旅游服务区,发展产业文化项目,帮助大磨沟村建设“道情”戏剧传承基地,投资17万元为5个帮扶村建设电子文化阅览室。
  山西公安聚焦群众办事高频事项,解决群众“行车难”“停车难”和“办证难”等问题。针对“行车难”问题,晋中市公安局在城区试点安装了渐变智能红绿灯,有效提升车辆通过路口的通过率和安全系数;忻州市公安局在市区主要路口施划非机动车、行人专用通道彩色标线,优化通行;晋城市公安局在市区设立“Z”字型斑马线,打造信号灯直行“绿波带”,改善老旧小区交通微循环。针对“停车难”问题,全省11个市在停车资源不足的老旧小区、学校周边选择具备条件的支路,在夜间、周末和法定假期等停车需求较大的时段推出限时停车位,全省11个市的城区共划定限时停车道路203条,可停放车辆19532辆,各县级城区划定限时停车道路110条,可停放车辆18096辆。
  太原市公安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犬类管理综合整治行动,共收容流浪犬6558只,办理犬证10149个。晋中市公安局建设养犬管理信息系统和线下“一站式”办证点,不断提高养犬管理服务的精准性和便捷性。同时,推进电动自行车“挂牌”式管理,截至目前,晋中市区共建立20家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销售点服务站,15000余辆电动自行车进行了登记上牌。
  山西公安机关将继续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立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工作机制,推动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用心用情用力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本报记者魏巍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9-16期

  • 第2021-09-15期

  • 第2021-09-14期

  • 第2021-09-13期

  • 第2021-09-10期

  • 第2021-09-09期

  • 第2021-09-08期

  • 第2021-09-07期

  • 第2021-09-06期

  • 第2021-09-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