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真实的案例为青少年拂去无知无畏的戾气,再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法治的种子,然后,静待花开。太原市晋源区法院刑事审判庭的法官们犹如“花匠”般精心培育着迷途少年,自2017年3月1日起,该庭集中管辖太原市未成年人犯罪以及侵害未成人犯罪案件,坚持以教育、感化、挽救为主,以打击惩处为辅的原则,在依法办案的同时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今年,该院刑事审判庭被授予2019至2020年度全国“青少年维权岗”荣誉称号。前不久,记者走进太原市晋源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沉浸式体验法官们如何用法治呵护少年的你。
这里有滋润心灵的“土壤”
放飞心灵,快乐自我,走进心灵的后花园。当你敞开心扉,光便会照进来,心灵便会透亮起来……在晋源区法院审判区有这样一个地方,穿过庄严的法庭通道,心理辅导室外的走廊上明快清新的话语仿佛将你带入了另一个世界。
在这里,未成年被告人可以卸下防备的铠甲,重新认识内心纯良的自己;受害人可以解开沉重的枷锁,为自己的心灵开辟一条通往未来的明亮的路。刑事审判庭庭长刘婧指着贴满留言便利贴的“爱心墙”告诉记者:“每一个来过这里的孩子内心都有很大触动,走进来时他们心门紧锁,离开时豁然开朗,这些留言就是他们藏在心里的话。”无论是模拟沙盘、游戏互动,还是心理测试、聆听疏导,每个角落总能给未成年人带去温暖,让这些未“发芽”的“种子”有破土而出的力量,深情的教育和感化不仅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和勇气,也为案件的审理提供了积极的促进。
他们不只是法官还是暖心“花匠”
“审判不是目的,未成年人的路还很长,我们希望他们在未来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更稳健。”刑事审判主审法官冯韶林由衷说道。在审判过程中,他和团队不仅把关注点放在案件本身,更多是关心未成年人的未来成长,融爱于教、寓教于审、审教结合,让他们感受到法律的一面是威严,另一面是温暖。
小美(化名)是一名中学生,父亲因过度的关爱和担忧对她管教甚严,然而年幼的她无法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对父亲产生了憎恨心理,竟然一气之下在网上“雇凶杀父”。“杀手”冰冷的刀锋不仅割伤了父亲的身体,更割碎了父亲的爱女之心,所幸并未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但无知的她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案件审理过程中,父女俩的关系降到冰点,父亲对女儿的行为感到无比寒心,甚至要与她断绝关系。谈到这起案件时,冯韶林惋惜地说:“其实在小美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告诉她这样做是错的,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如果有网友看到她‘雇凶’的信息规劝一句,如果‘杀手’有一点良知,就走不到这一步。”考虑到家庭对小美的重要影响,原本父女俩就结下了心结,如果直接判决,他们今后的关系会更加紧张,待小美回归社会后也无法从家庭中获得安慰和支持,对她的成长非常不利,冯韶林对他们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父女关系“重塑”。苦口婆心和以情动人的劝说没有白费,最终父女俩重拾亲情,小美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期待遍布花园的“芬芳”
在注重案件处理的同时,晋源区法院积极开展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加强自我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服务和保障。“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难辨对错,容易冲动,往往一念之间就会犯下大错。对于来到法院的未成年人我们尽最大努力对他们进行挽救,但我们更希望将错误化解在源头,让更多青少年知法懂法,避免此类案件再次发生。”冯韶林感叹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晋源区法院积极开展各项校园法治宣传工作,让法治之花开满校园,开启“网络+”法治宣传模式,上线“少年法治”微信小程序。小程序中,漫画吉祥物“法小豸”和“法小熙”通过简单易懂的校园小故事和浅显通俗的普法语言为青少年开辟了一条学法的快速通道。同时,法官们还走进校园开展普法讲座,针对青少年学生中存在性情急躁、自控能力较弱、法治观念淡薄的不良现象,用生动的案例、深刻的教训警示学生要遵纪守法,引以为戒,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刘婧翻看着学生们的留言簿,每一页都画写着他们对法的理解和感悟。“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合格的审判长。”“法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希望我们以后都是纯洁的,为国家贡献力量,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看着一句句质朴的话语,她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动情地说:“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地开花,在阳光下成长,我们的社会将会在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建设下变得更美好。”
本报记者潘帅曹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