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沁县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主责主业,用一项项惠民措施、一件件民生实事破解为民服务难点、痛点、堵点,打好“便民”“利民”“亲民”组合拳。
以“便民”为切入点
提升群众满意度
“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时空不对等”问题,沁县公安推出“延时办”“周末办”。今年以来,沁县公安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累计出台各类便民利民措施22项,为群众办实事191件。户政、出入境部门推出多样缴费、多拍优选、邮寄业务,让证件办理“直通直达”,为老年人提供专属服务接待,做到“温馨办”“延时办”;交通管理部门推行“驾考预约”“轻微违法行为免处罚”,让服务紧贴群众;治安管理部门为企业减免办事报备手续,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我们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闹心事摆在首位,聚焦痛点、打通堵点、破解难点,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一批利民惠民新举措,以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教育整顿成效的‘试金石’。”沁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张文晓的话掷地有声。
以“利民”为落脚点
提升群众获得感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沁县公安局进一步完善落实“高峰勤务”和“护学岗”机制,配齐配强执勤警力,落实中小学校、幼儿园以1名治安民(辅)警、1名交警为主要力量,3名学校老师、保安及家长、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工作机制,增强校园周边安防力量;按照“一域一策”“一校一策”要求规范“护学岗”设置,在112所学校建立“护学岗”112个,确保上下学时间“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保障师生安全。同时,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落实,一线派出所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开辟“绿色通道”,为行动不便群众持续推行“送证上门”服务机制。截至目前,沁县公安局共上门办证、送证80余次,彻底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以“亲民”为着力点
提升群众幸福感
为民办实事要办到群众心坎上,今年以来,沁县公安局从群众最关心的案件着手,将打击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作为平安建设考核和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宣传、劝阻、止付、打击、断卡、联动“六条战线”同向发力、一体推动,打出组合拳、打好整体战。在加大打击电信诈骗违法犯罪的同时,积极开展反诈宣传,全面推进反诈App安装覆盖率。目前已覆盖安装4.5万余人,成功阻止电信网络诈骗案87起,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5起,止付冻结涉案账户158个,拦截资金1999.2万余元,止损1568万余元,有效守住了群众的“钱袋子”。
为最大程度的为民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沁县公安局深入走访辖区群众3万余户,解决生活难题、提供咨询服务等1万余件次;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召开警民、警企座谈会6次,征求意见建议35条,优化了服务模式、拉近了警民关系;组织窗口单位20余名民警、辅警开展服务礼仪专题培训,提升窗口人员服务能力;在县城主要干道安装一键报警设备,让广大群众在每一起报警求助中感受到关心和温暖;充分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利用社区民警、“调解室”积极主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基层;积极破解犬类管理难题,为文明县城创建添砖加瓦……
一项项举措树立新风,一桩桩实事深得民心。在为群众幸福生活不断“加码”的征途中,沁县公安深刻践行着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人民警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庄严承诺与使命担当。
本报记者杨瑾 通讯员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