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倾听、用电脑记录、用声音传递,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各类警情上通下达,及时调集救援警力。“8年”“3万余起”,这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晋中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指挥中心班长高瑞日日夜夜的坚持。
“你好,119。”高瑞一天的工作,始于这句最熟悉的话……
点亮生命的“摆渡人”
工作8年来,90后的高瑞曾多次通过电话成功劝阻轻生群众,其中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2018年一个晚上。
“我在楼顶,不想活了。”一名年轻男子打来求助电话。那决绝的语气,让高瑞很快意识到这不是恶作剧,他立马警觉起来。“当时听出他年纪不大,我就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劝解他。”高瑞说,聊天过程中男子多次挂断电话,怕出意外,他回拨电话耐心劝解,终于了解到该男子所处位置,并迅速调度力量赶赴现场。
待消防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后,该男子情绪已经基本稳定。
“其实,接警员的岗位挺特殊的。”高瑞说,电话的另一头可能来自火场,可能来自道路、水域里亟待救援的生命,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救援时机,这个时候,接警员的角色可能是深有共鸣的同龄人,也可能是关键时刻的“引导者”。
反应迅速的“活地图”
消防救援工作分秒必争,这不仅要求接警员对当地情况熟稔于心,更要有过硬的接警本领。
刚入行时,横在高瑞面前的难题,除了艰深晦涩的方言,还有对报警地理位置的不熟悉。为此,他主动向同事、家人学习,并大胆与同事用方言交流,遇到生涩难懂的词语,就记下来反复听读练习。
为了熟悉辖区,高瑞跑遍了大街小巷,用笔记本将沿途的主要建筑、路口、路名等记录下来。
“这些是接警员最最基础的业务能力,而接警员最需要的职业素养是沉着冷静。”高瑞说,很多报警人因为现场情况紧急,语无伦次,始终无法给出有效信息,这时作为接警员切不可继续与对方“纠缠”。
“对火灾救援来说,有效信息太关键了,我必须快速让报警人情绪稳定下来,告诉我现场情况。”高瑞坦言,作为关键时刻的“引导者”,接警员比平常人要更克制、更有魄力、心理素质更强大。
担任指挥中心班长后,高瑞更是发挥传、帮、带精神,带着新接警员走遍辖区每一条道路,认真跟踪每一起警情,每天带着大家对当日接警录音回听复盘,查问题、找不足,为接警岗位人才培养、储备贡献力量。灵石中凯大厦火灾、榆社山火……8年来,高瑞时刻保持严谨和耐心,出色地完成各项接警调度工作,为每次火灾、抢险救援事故警情争分夺秒。
马不停蹄的“追梦者”
不断提升指挥中心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更好地发挥信息中心、调度指挥、辅助决策作用,是指挥中心的长远工作,更是指挥中心接警员的工作准则。
担任指挥中心班长以来,高瑞多次被省消防救援总队抽调参与编写《山西省指挥中心业务指导手册》《各类灾害事故处置要点》等制度性文件;参与编写《晋中支队指挥中心工作制度》《晋中支队指挥中心等级调派方案》《十七类灾害处置预案》,不断推动指挥中心的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
此外,高瑞还不断提升自己,赴山东威海学习先进接警调度工作经验;参加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并取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赴南京参加全国消防救援队伍2022年度接警调度师资骨干培训班,并荣获“全国优秀学员”。
“穿上‘火焰蓝’,就要承担起职责和使命,这身蓝色制服意味着奉献与牺牲。”高瑞说。
本刊记者樊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