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丽 通讯员郝伟)涉党政机关的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直接关系到党政机关的公信力和法律的权威。化解清理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是依法治国、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执行难的关键环节。忻州两级法院紧紧依靠党委领导,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结合执行工作实际,周密安排,精心部署,五措并举,全力化解清理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2019年以来,全市法院受理的75件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已全部执结,实际执行到位标的金额8491.1667万元。
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工作责任。全市法院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府院合作,在市委、市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下,把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从日常工作中突出出来,重点精准抓、集中力量办,各法院更加注重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院长“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工作责任,深入开展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清理专项行动,锁定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强力推进全市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顺利执结。
依靠党委支持,强化府院联动。在化解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过程中,充分借力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优势,坚持定期向市委、市委政法委及省高院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执行难题,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协调,积极寻求政府理解支持,部分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在市委政法委的统一协调下顺利执结,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法委协调、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
强化工作措施,确保执行实效。充分认识化解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工作的重要性,做到收案环节有效甄别,办理环节专案专办。建立专案台账,定期更新案件信息,及时跟进执行进度,通过定期局务会督办化解,全力确保案件高效执结。针对实际情况在必要时对个别单位发出预处罚决定书,敦促其履行义务。
注重因案施策,巧力化解难案。充分考虑被执行人主体的特殊性,施行个案化解机制。根据案件情况,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对基层法院执行存在困难的案件,巧用提级执行、指定执行的方法化解,并在执行过程中制订有针对性的执行方案,保证执行过程有的放矢,尽可能避免执行措施对机关正常运行造成的影响。
强化善意执行,服务保障稳定。及时告知被执行人强制措施具体事项及权利救济途径,引导被执行人拿出切实可行的履行计划;对个别不理解执行工作的单位负责人,耐心做释法析理工作,并向其讲明不履行生效判决的法律后果;积极组织申请人与被执行人进行有效沟通,尽最大努力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