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处理矛盾、化解纠纷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朔州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建设有声有色地开展,“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新格局有序有力推进,在参与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创建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朔州两级法院致力将一站式建设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拓阵地、建机制、定规则、搭平台、推应用、树品牌,统筹谋划、全面发力,诉服格局基本形成,让“家门口”的一站式解纷服务更便捷、更高效、更有保障。全市诉前纠纷化解率连年提升,年收案数、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逐年下降,民商事案件万人成讼率连续四年全省最低,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智慧服务
让群众诉讼更便捷
近日,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小李突然接到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来电,说自己发生了一起不算太严重的交通事故,询问小李该如何向对方主张权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朋友还说,能够商量解决,实在不想因为这么点事情对簿公堂,也无暇耗费大量时间去打官司,最好能一次性解决,要到让自己满意,且公平合理的赔偿。
小李听完后告诉朋友,这个不难解决,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设成果中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就完全可以达到,法院立案后在线将案件分流至公安交警部门,专业人员会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解,不仅高效,而且快捷。
朋友之后的“官司”一次都没有跑,在“线上”走完了整个流程,公安交警部门的调解书还得到了人民法院的司法确认,各方都很满意。
小李还收到了朋友的实名夸赞:“不打一次官司还不知道,如今法院的工作已经这么方便快捷了,真正做到了司法为民,效率与公正并存。”
智慧融合
让诉讼服务“零距离”
朔州中院紧扣“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五个关键词,举全市之力狠抓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朔州中院聚焦诉源治理、分调裁审、立案服务、审判辅助、涉诉信访五大业务,制定“路线图”“时间表”,以“一个中心、十大平台”为支撑,两级法院全部建成“功能齐全、科技高端、现代实用”的诉讼服务大厅,立案区、导诉区、自助区等功能分区细致合理;诉状生成一体机、自助阅卷机、风险评估机等设备智能易用。
同时,两级法院深化“1+6”一体化工作模式,同步进入3.0诉服时代,诉讼事项“线下一站全办、线上一网通办、跨域服务能办”。“庭、网、线、巡”使智慧诉讼服务成为常态,每一部智能手机都成为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立案、缴费、开庭、保全、鉴定等事务动动手指就能方便办理。拨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能得到最及时的回应。
智慧联动
诉源治理形成“一盘棋”
朔州中院用情用心用力,做实市委社会矛盾化解专项组牵头领导的工作,统筹23家成员单位司职尽责、源头防范。
朔州两级法院全部成立诉调对接中心、法官调解工作室和多元解纷工作站,开展诉调对接、司法确认、速裁快审等工作;主导开展“无讼村社”创建工作,依托法院大数据平台,为创建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指标引领;深入开展“进园区”入企服务,提供法律指导、法务培训;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商会、群团组织的工作衔接,对接重要领域主管部门,建立多发性类型化纠纷案件常态化通报机制,同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源头治理举措,扎实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全域覆盖、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着力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在朔州市委政法委推动下,全市选配专兼职网格员3716人,实现了基层网格员全覆盖;市总工会与法院出台劳动纠纷在线诉调实施意见,确立了业务流程,明确了激励补贴办法,全市劳动纠纷案件线上调解800余件;市司法局组织全市3000余名人民调解员深入基层一线,就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市妇联联合市民政局成立反家暴庇护中心,联合法院成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选聘“金牌调解员”“家事调查员”73名,调解家事婚姻案件6000余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市信访局推动六县区信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全部挂牌成立并投入使用,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站办理,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市银保监分局与法院联合开展保险领域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实现保险纠纷诉讼与行业调解之间无缝对接,截至目前,保险协会共调解保险类纠纷1756件,调解成功1141件,调解成功率达65%。
目前,以人民法院为圆心的多元解纷“同心圆”已经形成,覆盖婚姻家庭、道路交通、劳动争议、金融消费、银行保险、价格争议等纠纷领域,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有保障的菜单式纠纷解决方案。
智慧品牌
为民走出“新路径”
朔州两级法院以智慧建设推动诉讼服务升级,竭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
据了解,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覆盖城镇、乡村、社区,与基层治理单位在线连为一体,有效激活基层解纷服务网格,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朔州中院在人民群众公平正义感受机制建设上持续发力,打造出“暖心诉服”品牌;朔城区法院在每个综治大院、大型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妥善化解多起物业纠纷;平鲁区法院组建巡回审判团队,将法庭开在田前地头乡村,奋进在为民服务第一线;怀仁法院深化全国法院“眉山会议怀仁经验”,将司法所、乡镇、居民委员会等基层治理机构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解决当事人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山阴县法院紧紧抓住省级社会治理综合示范区契机,依托全覆盖的网格员资源排查社会风险矛盾,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应县法院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特邀调解员——速裁法官——专业法官”递进式案件处理模式妥善解决土地遗留问题;右玉县法院将诉讼服务嵌入全县综治中心,统筹优质社会资源开展调解,民商事案件调解率提升至75%,一年时间全县新增31个“无讼村”。
本报记者兰锋 通讯员李慧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