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丽 通讯员张小平)喜看农民怡笑颜,五谷丰登话丰年。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主场活动在“中国杂粮之都”忻州举行,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法律服务系列活动。
做优“普法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源头活水”;抓活“法治乡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9月下旬以来,全市司法行政机关组织有关科室工作人员、律师、法律援助人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法律服务志愿者等组成的法律服务团队,深入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深入群众中,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先行”活动,通过设置法律咨询台、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音箱循环播放普法内容、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等方式,重点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涉农法律法规,并通过以案释法,与群众亲切交流,引导群众进一步树立法治意识,切实增强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心和依法办事、防范风险的能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活动期间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共开展法治集中宣传15场次,受教育人群1万余人,向广大群众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200余份、宣传手提袋3000余个,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00余人次。
夯实法治基础,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构建调解屏障,绘就乡村振兴平安画卷。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确保全市社会稳定,给广大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忻州市司法局严格落实矛盾纠纷全面排查机制,进一步加强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调解组织建设,配齐配强调解人员,对于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婚姻家庭、土地边界、种植养殖等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排查化解,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吸附、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做到“小事不出村、事态不扩大、矛盾不上交”。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隐患,加强信息研判,研究化解的措施办法,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解,防止矛盾纠纷的激化升级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丰收节活动以来,共办理涉农矛盾纠纷调解案件共25件,人民调解已成为暖民心的“小棉袄”、解民忧的“直通车”、疏民困的“连心桥”。
建强“人才队伍”,打造乡村振兴“智慧引擎”;畅通“便民通道”,实施乡村振兴“惠民工程”。充分发挥优势,推进法律服务进基层,全力惠民暖民,当好服务大局“智囊团”、人民群众“贴心人”。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法律援助网络,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丰收节活动期间,通过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忻州市司法局微信公众号及各公证机构和鉴定机构开展延时服务等多种方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尽快办”的实际需求,组织公证员和鉴定人员轮流值班,为有需要的群众在非正常上班时间和周六日免费解答公证咨询。丰收节活动以来,办理公证案件25件,真正做到察民情问民需、谋民利解民困。
忻州市司法局将持续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普法宣传活动,不断提升便民惠民水平,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