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要闻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美零距离”

垣曲县社区服务中心推行“1131”机制赋能基层社区治理

  本报讯(记者张二红 通讯员贾晓康)奋战最前沿,做好“连心桥”。近期以来,垣曲县社区服务中心紧扣职责定位,细化工作举措,推行“1131”机制,力争把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
  建立“一套机构”,推进工作落实。建立一套组织机构,把社区工作放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这个“篮子”里,通过统筹与分工,把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领导班子靠前指挥,成立由社区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根据社区工作划分为4个工作专班,切实厘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职责。
  打响“一个品牌”,体现便民利民。以创建“红色物业”品牌为抓手,延伸红色触角、解决居民困难、提升服务质量,打通党组织联系服务居民“最后一百米”。坚持“党建引领共建融合”为统揽,整合“红色物业”大学生、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骨干队伍,组团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惠民服务,不断提高组织居民、宣传居民、服务居民的能力。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服务机制,切实解决好居民的民生问题。对“三无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依托社区大党委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力量,实现兜底式管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打造“三支队伍”,强化联动联治。一是选优配强社区队伍。换届后,11个社区党组织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全部实现“一肩挑”,实现“两委”换届年龄学历指标“一降一升”,并建立社区后备力量储备库。二是用好用活志愿队伍。组建特长技能多、服务领域广、覆盖范围大的志愿者队伍,开展便民服务。三是有效整合法治队伍。进一步加强“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及律师)与全科网格服务管理深度融合,“三官一律”精准对接社区,依托社区网格开展工作,把矛盾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突破“一个难点”,带动居民增收。采取系列措施,积极推动居民就业增收。把易地扶贫搬迁小区作为产业发展试点,发放2200份调查摸底表,为后续产业发展谋划提供了数据支撑。明确思路,开门纳谏,综合考虑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抓住机遇,巧借东风。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发展符合社区优势的产业项目,共绘产业发展蓝图。此外,选好头雁,领航发展。严格按照信念坚定、敢为人先、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奋发有为的要求,以社区党支部为引领,从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小区党支部队伍中发掘人才,全力打造高素质产业发展带头人队伍。在社区居民自愿互利的原则基础上,为居民提供生产服务,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定期组织就业困难居民进行劳务技能培训,切实帮助居民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居民幸福度。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0-10期

  • 第2022-09-30期

  • 第2022-09-29期

  • 第2022-09-28期

  • 第2022-09-27期

  • 第2022-09-26期

  • 第2022-09-23期

  • 第2022-09-22期

  • 第2022-09-21期

  • 第2022-09-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