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版:人民法院

因爱而来 为爱放手

太原市中院温情化解抚养权纠纷

  “尊敬的法官,我请求法院依法确认我为孩子的监护人,并判令两个孩子交由我抚养。”这是一位年轻的母亲递交给法院的上诉书当中的内容。接到这份上诉书的法官是时任太原市中院民一庭副庭长王薇。王薇审理民事案件将近20年了,这起案件却最令她揪心。

意外中的意外

  这起案件的原告是孩子的母亲,被告则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孩子的父母于2013年登记结婚,2014年生长女,2016年生次女,2019年因感情不合协议离婚,离婚时双方协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归父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1年,孩子的父亲因病离世,年近六旬的爷爷奶奶坚强地扛起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第二年,孩子的母亲竟一纸诉状将他们起诉到法院,想要回孩子的抚养权。
  “离婚时孩子给她养她都不要,现在她竟然起诉我。”儿子过世这一年,两位老人辛苦赚钱供养着两个孙女,从未向孩子的母亲伸手要过钱,到头来孩子的母亲还把自己给告了,两位老人实在想不通。
  据了解,孩子的母亲之所以想要回孩子的抚养权,是因为孩子父亲去世后的一年时间里,她多次试图通过两位老人看望孩子,但都遭到了拒绝,双方因此闹得非常不愉快,而她这一起诉,也彻底点燃了两位老人心中的怒火。

放不下的母爱

  一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首先原告的经济收入并不稳定,提供的证据无法证明其具备抚养两个孩子的条件。其次,两个孩子自幼随被告在太原生活,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学习环境和生活习惯,如轻易改变不利于两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应以维持现状为宜,故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一审判决后,孩子的母亲不服提起上诉,这起案件就到了法官王薇的手里。
  20年民事案件审理的经验告诉王薇,仅凭一纸判决无法从根本上化解双方的矛盾,如果仅就案办案,无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多年来,王薇尝试着让判决增添一些人性的温暖。为了彻底解开双方当事人心里的疙瘩,王薇决定先对当事人进行庭下调解。在第一次调解中,双方当事人争执激烈,王薇感受到了孩子母亲与骨肉分离的悲痛,也感受了爷爷奶奶痛失爱子后对生活的无望和他们愿意为了两个孙女付出一切的强烈心愿,这本身就是一个难以两全的矛盾,接下来的工作应该怎么做,王薇陷入了沉思。

两代人的守护

  为了最大程度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王薇决定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她问大女儿喜欢和谁在一起,孩子说:“我离不开爷爷奶奶,但是我也想妈妈。”听到这些话,看见妹妹拽着姐姐眼里充满了惶恐,王薇感到一阵心酸,同样身为母亲的她更加坚定了化解矛盾的决心。
  “调解中最重要的是产生共情,这个共情点就是对孩子的爱。”找到了共情点,王薇对化解这起纠纷多了一分把握。由于孩子的母亲不在太原工作,王薇只能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在开导孩子母亲的同时,对于固执的爷爷奶奶,她还与市妇联的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孩子的居住地走访调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生活现状以及受教育情况。经过王薇和妇联工作人员的多番劝解,孩子的爷爷奶奶终于想通了。但考虑到孩子的母亲现在不具备完全抚养两个孩子的条件,王薇劝说其不要盲目地要孩子,孩子的母亲态度也有所松动。于是,王薇趁热打铁在调解现场与孩子母亲进行了视频连线。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两个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至满18周岁独立生活为止,孩子母亲在寒暑假可将两个孩子接去共同生活,具体时间由双方协商;孩子妈妈在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生活的情况下,可随时和孩子联系。
  “因爱而来,为爱放手,双方都共同爱着两个孩子。法律是冰冷的,但人是有感情的,我们的审判工作就是要从情的角度去弥补法律刚性上的不足。”法官王薇让审判多了一份“温情”,也让法律带上了“温度”。

本报记者曹佩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0-24期

  • 第2022-10-21期

  • 第2022-10-20期

  • 第2022-10-19期

  • 第2022-10-18期

  • 第2022-10-17期

  • 第2022-10-14期

  • 第2022-10-13期

  • 第2022-10-12期

  • 第2022-10-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