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

太原市反诈中心提醒:当心家长群混入“假班主任”

  “班级交流群”想必大家并不陌生,通过QQ群、微信群通知各类信息,早已成为老师和家长们最常见的沟通方式。但如果这些群里出现了“假班主任”,其危害性不容小觑。

校群内收费 14名家长被骗

  10月26日,太原市反诈中心接到群众举报,太原某小学的一个家长群内有骗子冒充班主任发布群收款,通知家长收取“研学活动费”。
  “假班主任”在群里发布收取200元“活动费”通知后,短短几分钟就有家长积极回复收到,并接龙转款。直到真班主任发现,已有14名学生家长被骗。
  骗局发生后,很多人都在怀疑,是不是班主任的账号被盗了?这个骗术是不是很高超?也有人看完整个过程后嗤之以鼻,觉得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偶发事件。
  民警告诉记者:“其实都不是。这类诈骗是诈骗团伙利用当前微信群泛应用特性,广撒网开展的规模化诈骗,虽然没有过多科技含量,但就是令人防不胜防。”

骗局不复杂 默默潜水伺机而动

  太原市反诈中心总结了这类骗局的步骤,主要分为以下几步:施以小利,获取微信群信息。诈骗分子通过游戏、直播等平台广撒网,用游戏皮肤、虚拟币等为诱饵,换取“家长群”二维码,并通过二维码搜到班级群。如果该群没设置相应验证机制,骗子就会顺利加入该群。为能顺利行骗,骗子有时会操纵两个或三个微信号同时进入该群。
  接着,更换头像,伺机行动。骗子进群后,一般会先潜水,观察谁是班主任,并下载班主任头像照片。有时也会观察班主任活动规律,在班主任上课或工作时,骗子会迅速更换头像,并将备注名修改的和班主任一模一样,这样没加班主任为好友的家长,看到的就是班主任。
  最后一步,迷惑家长,快骗快走。骗子往往速战速决,准备工作做好后,假班主任会在群里发送收取费用的信息,并催促家长付款,不知真相的家长马上就交了钱,这个过程多则二十分钟,少则十几分钟就会有众多家长受骗。等真的班主任看到这条信息时,骗子直接退群走人。

守护家校群 人人都是“安全员”

  据了解,冒充班主任骗家长的案件近期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大家千万不要把此类骗术当做是“小儿科”。
  太原公安为此特别提醒,家长、老师务必做到以下几点,守好自身钱袋子。
  首先,请各班主任迅速对本班级的微信群、QQ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尽快清除出群;其次,班主任启动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微信群、QQ群;再次,如遇班主任在群内收费情况,家长先核查群内是否有两个班主任头像,如果有,基本可以确定是骗子;最后,如果在家长群中看到老师要求缴纳相关费用的通知,不要轻信不明信息,不要急于转账汇款,不要通过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求证确认。应当通过电话或者短信与老师进行联系、核实,或者与孩子交流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缴费事宜,一旦发现涉嫌诈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本报记者李青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02期

  • 第2022-11-01期

  • 第2022-10-31期

  • 第2022-10-28期

  • 第2022-10-27期

  • 第2022-10-26期

  • 第2022-10-25期

  • 第2022-10-24期

  • 第2022-10-21期

  • 第2022-10-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