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10月28日1时,吕梁市离石区按下“暂停键”。吕梁法院系统党员干警积极响应市直工委号召,闻令而动,火速集结,化身基层工作者,以政法人的担当点亮战“疫”地图。
让我们走进一篇篇带有温度的战“疫”日记,分享他们的战“疫”地图——
主线任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支线任务:卡点值守、秩序引导、防疫宣传、核酸检测点扫码……
第一党支部党员李蓉写在钱龙小区的战“疫”日记:
10月30日,我和老爸一起在小区参与志愿服务,帮助核酸检测点维持现场秩序,播放疫情防控措施……不管是奋战在一线的“战士”,还是辛勤保证物资供应的“隐士”,他们微小而伟大,平凡而闪耀。而我,作为一颗小小螺丝钉,只希望能尽我所能多作一点贡献。
第一党支部党员张二月写在区法院家属院的战“疫”日记: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是党员,战斗在昌茂社区。10月30日,协助社区维持秩序,疫情防控值班。短短几日,我收获了许多温暖和感动。无畏逆行的医护人员,勇敢守护的社区工作者,团结互助的邻里乡亲,成为战胜疫情的希望和力量。让我们相信,疫情终将过去,一切终会鲜活起来。
第一党支部党员李智玲写在交口街道石盘村的战“疫”日记:
10月31日早晨7时30分,当我来到核酸检测点时,负责检测的医务人员、网格员早已全副武装,开始新一天的检测工作。我被社区安排从事辅助医务人员送取采样管等辅助工作,因为是新增加的检测点,偶尔还充当引导员……
深秋的早晨,疫情笼罩下城市异常凄冷,我头上的防护面罩时不时地“雾气腾腾”,手被冻得通红,身体也被阵阵冷风吹得直打颤,而此时,和我一样挨冻受冷的工作者已经连续几天坚守岗位。他们一样是妈妈、女儿、妻子,但我没有听到半句怨言,没有看到半点懈怠,从他们眼神中我感受到了坚定的力量。采样过程中,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的他们,仍旧事无巨细地指导防疫工作,紧张的工作节奏,让我看到了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一整天的志愿服务很顺利,群众的自觉配合让我更加坚信有大家的努力,疫情终会被战胜。
第一党支部党员张晓玮写在军缘小区的战“疫”日记:
10月31日上午8时,穿起熟悉的“红马甲”,戴上头套、隔离面罩,在疫情防控形势趋紧之时再次参加社区志愿服务,近距离与“大白”合作,维持排队秩序,帮助老人操作个人码,用扩音器喊话提醒小区居民做核酸检测……与一线医护人员相比,我们做的微不足道。我会珍惜这张“合影”。
第三党支部党员陈星星写在中央公园的战“疫”日记:
当疫情再次来袭,社区召集党员志愿者参与,我毫不犹豫迅速报名,听从社区安排,一早投入小区志愿服务工作,通知居民做核酸,维护秩序,做好出入楼门人员登记等,为抗疫尽一份微薄之力。
第四党支部党员斛艳艳写在世纪花苑小区的战“疫”日记:
10月28日,我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并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对小区内党员志愿者进行了招募和排班,有条不紊组织志愿者在核酸采样点扫码、维持秩序、消毒,在卡口管控出入人员,在小区门口执勤。我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和第一职责,只要组织需要,我在;只要群众需要,我在。通过这段时间的志愿服务,许多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冲锋在前、勇毅前行、无私奉献、逆行追光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没事儿没事儿,不累,你们更辛苦”“有你们这些党员志愿者,真好。”群众一句句最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心底最真诚的感谢。虽然城市的喧嚣暂停了,但只要同心战“疫”,共克时艰,疫情一定会过去,暖冬一定会到来。离石,加油!
第四党支部党员马永庆写在学府社区核酸采样点的战“疫”日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即是责任。10月29日,我第一时间穿起防护服。从早上7点开始,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扫码、维持秩序,对有困难的群众优先安排。防疫攻坚,我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和战友们一道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第四党支部党员李云峰写在区法院家属院的战“疫”日记:
10月30日起,我主动进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虽然工作范围小、技术不复杂、工作内容重复,但是防疫无小事,事关千万家,时刻都不能放松警惕。作为志愿者,要向群众宣传解释到位、服务到位。相信众志成城,我们必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第四党支部党员王晋飞写在恒大华府二期的战“疫”日记:
10月30日—31日,我与社区志愿者一起在恒大华府二期核酸采样点负责扫码、维持秩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组织召唤的时候,我义不容辞。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抗疫,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吕梁法院系统的志愿者接力补位,薪火相传,战“疫”向前,以“微服务”筑起强保障。一个个地图定位,汇聚成战“疫”点点微光,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本报记者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