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旻)为精准落实国家优化防疫新十条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加快复工复产和服务业复苏,近日,省政府办公厅结合我省实际印发《山西省加快复工复产和服务业复苏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12月1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若干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若干措施》坚持主要行业全覆盖、增量存量相结合、加强政策支撑和要素保障等原则,共提出七方面29条措施。一是全力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包括组织重点煤炭企业增产增供、做好全省煤电协调保障、进一步简化复工复产验收程序等3条措施。二是加快工业和建筑业有序复工复产。包括畅通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推动开发区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房建和市政工地复工复产等4条措施。三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复苏。包括推进服务业企业复商复市、加快促进消费回暖、推动住宿餐饮恢复增长、着力扩大文旅消费等4条措施。四是全面保障运输通道畅通。包括保障交通运输“快捷通道”畅通、放宽货运车辆限行政策等2条措施。五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包括抓实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调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等3条措施。六是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包括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着力做好稳岗就业工作、加快下达财政资金、加快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一步放大政策性融担机构功能、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持续用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推动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压力、设立审批绿色通道等9条措施。七是强化组织领导。包括建立复工复产服务机制、扎实做好企业服务、开展精准调度监测督导、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等4条措施。
《若干措施》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落实中央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落实国家优化防疫新十条措施,全面释放加快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进一步把政策措施聚焦到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点上,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省工信厅副厅长乔丽刚表示,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按照《山西省加快复工复产和服务业复苏若干措施》要求,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实现能复尽复、应复尽复。进一步加强对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调度,及时了解停产企业停产原因,针对性解决停产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帮助有复产条件的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围绕全省十大重点产业链关键企业开展帮扶指导,及时掌握企业生产情况,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保障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运行畅通,推动产业链整体配套协作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李肇伟表示,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树牢“项目是第一支撑”鲜明导向,努力克服疫情冲击影响,高位推动项目谋划储备,狠抓省级重点工程,精准做好保通保畅,抢抓机遇争取资金,深入开展省领导包市督导,全省项目建设和稳投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1-11月,全省投资预计完成7773亿元,增长6%,省级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85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97.4%,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36.7%。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当然也受益于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目前全省803个停工项目已复工685个,复工率达85.3%,全省在建项目中,尚未复工项目占比不到1%。65个省级重点工程停工项目已复工62个,还有2个项目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已率先复工,1个项目(阳泉市娘子关泉上文旅康养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正在抓紧督促施工人员返岗复工。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郭丙福表示,对我省29条能源运输主通道的重点区域、关键节点实施动态监测,全力保障能源运输主通道畅通。特别是对易拥堵路段、收费站、易发生事故路段等,采取多种方式,确保通道畅通无阻。为重点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所需的关键原辅料、重要生产设备及零部件相关运输车辆在收费站开通、增设“快捷通道”,保障优先通行。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优先便捷免费通行。同时,进一步优化ETC发行和使用服务,引导公众安装使用ETC,切实提升车辆通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