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融合做“乘法”
充分利用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发挥各自的宣传优势,通过“共建+借力”的方式,长效化织就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面、运转高效”的防邪反邪工作网络。形成资源互通、相互耦合、协同并进的良好局面,激发反邪教宣传的乘数效应。
一是融合各传统节日和本土乡村习俗。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善用地域文化资源,利用有本土特色的民间节日、纪念日开展系列接地气的反邪教宣传活动,同时在活动中积极与群众交流沟通,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反邪教效果。
二是融合各部门主题宣传。建立防邪反邪联盟战线,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相结合,促进部门协作、社会协同,主动对接不同战线和部门的工作平台与活动载体,形成官方、民间齐发力的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机制,借势借智借力,用活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反邪教宣传渗透到各领域,营造反邪教宣传不间断的社会氛围。
三是融合媒体宣传。近三年来,受疫情影响,线下宣传活动的开展受到局限。在特殊环境下,要积极拓展反邪教宣传新载体,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传播速度快、方便快捷、互动性强、受众面广的优势,打造智慧反邪教宣传品牌,提升宣传效能。
对受众群体做“除法”
在误入邪教的群体当中,大多数为青少年、老人、妇女、外来务工人员等。他们有的贫困潦倒,有的缺少关爱,有的希冀强身健体,有的寻求精神安慰,往往容易成为邪教的发展对象,所以要坚持将警示预防作为反邪的重要手段,精准施策,将反邪宣传的受众群体进行划分,紧抓关键受众,制定切合实际的宣传教育方案,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角度和手段开展反邪教预防工作,着力加强对各类易感人群的反邪警示宣传,防范邪教组织对易感人群的思想侵蚀。
如针对老年人群体,可以通过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联合康园工疗站、社区自主组建的老年人舞蹈队、健身队、阳光志愿者等社会组织和民间社团,通过戏曲、小品、歌舞表演、包粽子、煮糖水、聊家常等贴心活动方式进行宣传。对于青少年来说,可以采用歌曲、微电影、动漫视频的方式进行教育。对于农村妇女,可充分发挥女性作用,大力弘扬奉献、互助、进步的巾帼精神,营造关心关爱妇女的文化氛围。再有,城乡接合部地区存在大量流动人口,远离故乡、亲人的务工人员容易出现对未来焦虑、孤独无助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实地开展生存演练和反邪教情景模拟等体验教学活动,促进更多务工人员扎根本土,共享本土的开发建设成果,激发务工人员积极参与反邪教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的齐心协力下,反邪教服务队伍一定会不断扩大,人民群众认知邪教、抵御邪教能力必定会有大幅提升,邪教组织的生存空间也会逐渐减小。
据中国反邪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