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要闻

奋力书写平安法治建设新答卷

晋城市政法机关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全省唯一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试点鄂尔多斯研讨会作大会主题交流的市;建成全省一流的市域社会治理中心,也是全省功能最全、面积最大的矛盾多元化解中心;“枫桥经验”融入晋城实践,“三长会商”“赵树理调解”等联调品牌全省叫响……这是一份亮丽“答卷”。
  2022年,晋城市政法战线扎实开展养老诈骗专项整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立体化社会防控体系建设、基层网格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奋力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晋城、法治晋城建设,为晋城市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实政法保障。

凝聚平安建设合力

  晋城市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党对政法和平安建设的组织领导。市委书记、市长切实担起“第一责任人”责任,与各县(市、区)党委书记、市直及驻市115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2022年度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将平安建设任务层层细化分解到基层和各成员单位,带动各级各部门主动履职尽责,形成齐抓共建平安建设工作格局。
  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方面来定位谋划,作出中长期安排;纳入“十四五”社会治理规划,提出底线要求;列入常委会工作要点,明确年度重点任务。先后6次召开晋城市委常委会对平安建设总结交流、系统安排和督促落实,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把督导考核作为促进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手段,推动晋城市各级各单位平安建设工作的落实。落实《晋城市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细则》,对晋城市级各类评选表彰、提拔使用全面落实审核把关,强化综治责任制过程管理。发挥各级平安办职能作用,加强跟进督办,定期专项督查;晋城市县两级通报41次、约谈108次,挂牌督办36次,实施一票否决3次。

严防风险护大局稳定

  晋城市政法战线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各项工作任务,切实筑牢首都“护城河”的东南屏障。
  紧扣党的二十大安保主线,高位部署推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晋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为副组长,25个单位为成员的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工作专班及协调应对小组,实行24小时值班、“一日一报”和“零报告”制度,确保了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晋城市无重大突发案事件、重大信访问题、重大舆情发生。
  着力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先后制定出台劳动争议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仲裁诉讼联动化解、知识产权纠纷联合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五色”分级预警处置工作、信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行政争议多元化解等机制。
  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实践,“三长会商”“赵树理调解室”“和事佬调解室”“五色分级预警”“三站三调”等联调品牌在全省叫响,成为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的有力武器。一大批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
  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工作,树牢晋城市全市一盘棋思想,全面落实信访稳定“5+1”(即5包联、一压实)责任制,信访形势保持平稳可控。

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晋城市严厉打击惩治各类违法犯罪,纵深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斗争,开展以“扫黑恶、治电诈、打盗窃、禁毒品、护民生”为重点的专项行动。现行命案7起即发即破。破获电诈案件47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48名。刑事“盗抢骗”破案率高达88.98%,居全省第一。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98起,挽回损失2.3亿余元。严打毒品犯罪,破获1起部级目标案件、2起省级目标案件、3起集群打零案件和全市首起制毒案件。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破涉养老诈骗案件78起,打掉犯罪团伙8个,涉案资金3.86余亿元,追赃挽损3543.01万元。
  稳步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一平台五模块”市级治安防控系统建设,强化圈层查控,有效将各类风险隐患过滤在市域之外;牢固单元防控,构建地面步巡、网上视巡、无人机空巡的巡防体系;完成全市所有重点行业视频关键点位全覆盖,织密“人防、技防、物防”安全防范网。
  扎实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组织开展3次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挂牌整治2个县区、9处治安乱点,持续开展“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行动。“百日行动”期间,晋城市全市刑事警情数同比下降33.2%、治安警情数同比下降23.2%,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晋城市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十年位列全省第一,被评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

  晋城市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列入全市重点工作议程,晋城市委常委会9次专题研究市域社会治理工作,解决试点中的具体问题。市委、市政府印发《晋城市“十四五”社会治理规划》。将市域试点工作纳入市委年度重点考核内容和全市“13710”督办系统。去年4月8日,晋城市召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会议,市委书记王震亲自安排部署,强化任务落实。
  晋城市建立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政法委书记石云峰为工作组组长的组织架构,从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上共同发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印发《晋城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三大工程实施方案》,着力实施“亮点、强线、扩面”工程,将试点任务中15个项目、71项重点任务全部细化明确到各相关市直单位和县区,明晰责任,督促进度,推动落实。开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平台”,将中央、省、市各项任务指标全部纳入工作平台,推动完成试点任务。
  着力在体制现代化和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两个重点项目上创新突破。在体制现代化方面,在全市进一步总结提升、推广复制群团助推经验,最大限度激活基层治理活力。在“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方面,全面推进机制建设,启动晋城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
  去年8月,晋城市建成全省首家市域社会治理中心。中心入驻信访、仲裁、诉前调解、法庭等18项业务单元,整合形成了市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综治中心三大业务板块。实现了群众信访等社会服务事项“一个平台统揽”“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场所服务”“一个机制运行”。
  去年8月29日,在鄂尔多斯举办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专题研讨班上,晋城市以“深化‘五色’分级预警处置机制预防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为题,在会上作了主题交流,是我省唯一一家。

夯实平安建设根基

  综治中心规范化。把综治中心阵地建设和实体化、实战化运行作为平安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召开动员会、现场观摩会、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推进会等,推动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全市6个县(市、区)、77个乡镇、1553个村、165个社区已经实现了三级综治中心全覆盖。
  网格管理精细化。晋城市委市政府将此项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议程,市委书记王震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成立党建引领基层网格治理工作专班调度指导,划细划小网格单元,目前共设专职网格1547个(含城乡接合部)、农村网格2398个、专属网格员1024个,共4969个。印发晋城市全市网格化“1+7”文件,在全市推行上岗公示、巡查走访、情况报告、工作例会、分流指派、协调督办、联席会议、分级分类培训、奖惩激励9项具体工作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全科网格员充分发挥“源于群众、贴近群众”的优势,积极投身平安创建,构筑全市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基层治理智能化。依托“雪亮工程”平台,多渠道、多手段推进社会资源汇聚联网工作。政法、公安、住建、规划等部门联合出台《晋城市“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技术规范指引》《住宅物业安全防范工作指南》,推广运用门禁、车禁等,建设智慧安防小区200个。全市862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配备了专职保安员,安装了视频监控、一键报警和硬隔离设施,市县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汇聚。全市16家二级以上医院、898辆公交车视频监控实现与公安机关联网汇聚,388辆重点线路公交车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并与公安机关联网,进一步强化基层各重点领域智能化建设,提升智能化水平。
  2023年,晋城市委政法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创新,发扬斗争精神,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为开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新局面提供坚强政法保障。

本报记者郭志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24期

  • 第2023-02-23期

  • 第2023-02-22期

  • 第2023-02-21期

  • 第2023-02-20期

  • 第2023-02-17期

  • 第2023-02-16期

  • 第2023-02-15期

  • 第2023-02-14期

  • 第2023-02-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