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伯君 通讯员马军)近日,省司法厅召开实施“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以下简称“惠民工程”)动员部署会,会议传达了1月28日全省政府系统抓落实提高执行力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省司法厅党委部署,安排2023年实施“惠民工程”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惠民工程”是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履行政府公共职能、践行为民宗旨、满足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功能和服务质量的有力保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宗旨意识,扎实推进“惠民工程”走深走实。
会议要求,要把“实现人民有感”作为检验“惠民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坚持“选好人”,积极吸纳能够提供高质量法律咨询服务的人员,建立激励和退出机制,提升服务质效;坚持“花好钱”,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加强经费使用效益追踪反馈,确保资金安全、合规、有效使用;坚持“办好事”,全面调查研究、制订工作方案、规范服务流程、严格考核把关,夯实“惠民工程”制度之基。
2023年度全省实施“惠民工程”重点开展七项任务。抓谋划,各市要开展起底调研,找准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精准制订实施方案,及时拨付“惠民工程”省级专项经费;抓规范,尽快出台《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服务规范》,编制《“惠民工程”工作手册》,推动“惠民工程”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精细化;抓服务,推行“前期全方位普法、中期精准法律服务、后期有效跟踪回访”的闭环式运行模式,变“被动式”坐等咨询到“主动式”综合法律供给,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抓队伍,省厅开展“惠民工程”研讨交流培训,各地定期组织分级培训,以老带新传帮带,以新促老共成长,实现队伍稳步增长、健康发展;抓监督,建立“红黑榜”通报机制,制订完善考核评价标准,实行月通报、季评比、年考核,对落实不力、质效不高的地区或单位挂牌督办;抓宣传,开展“法律服务村村行、服务群众零距离”主题宣讲活动,组织乡镇值班法律服务人员围绕土地权属、婚姻家庭等农村群众关注的内容进行面对面入户宣讲,解决农村群众的法律问题;抓典型,省、市、县三级联动,挖掘典型案例和亮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选树1-2个样板单位,组织召开一次现场观摩会,切实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会议强调,“惠民工程”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靠前指挥,亲自安排,亲自部署,亲自督导,一竿子插到底,一股劲抓到底,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严肃追责问责,要紧盯“惠民工程”时间节点和施工进度,确保各项任务抓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日有精进、月有成效、年有收获。
全省公共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工作者要深入贯彻落实厅党委“优环境、惠民生、转作风、抓落实”专项行动精神,奋勇争先,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推进“惠民工程”再上新水平,打造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