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了全面部署,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行动纲领。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国家安全工作是党治国理政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准则,也是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新征程上,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保持清醒,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自觉把工作放在党中央工作大局中考量,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提高政治敏感性,全面落实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也空前上升,甚至会面对风高浪急、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保证国家安全就是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就要求要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思想,把安全和发展置于同等重要地位。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大原则,实现了我国国家安全思想的理论飞跃,也是立足我国发展新阶段而作出的战略选择。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在发展中平稳化解风险,在化解风险中优化发展,让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新征程上,我们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抓重点、抓关键、抓短板,集中精力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突破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切实解决安全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安全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带头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做到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积极有效防范化解各种矛盾风险。
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工作。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同时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既要求要有大局观和整体观,也充分重视各领域安全是对国家安全工作的一体谋划与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要深刻体察当今时代传统安全要素与非传统安全要素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客观现实。坚持统筹推进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各领域安全。新征程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就要紧跟新时代,对标新要求,要牢牢把握“五个统筹”,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在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方面不断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持之以恒以改革创新精神破难题解新题,以法律为武器开展有理有节的斗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作出贡献。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重要保障。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牢记“国之大者”,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自信,发扬钉钉子精神,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切实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历史责任。(作者: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