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将纠纷止于诉前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工作。近年来,运城市两级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将诉源治理工作向基层的“神经末梢”延伸,向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同时积极开拓线上调解新途径,助力法治宣传、方便群众使用,在诉源治理工作上取得新进展。
2022年以来,运城市两级法院共在诉前受理调解案件20662件,调解成功15377件,新收诉讼案件数同比下降19%,案件降幅排名全省第一。
多元解纷由点及面
基层法院亮点纷呈
为切实做到源头减量,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推动政法力量下沉,将治理阵地前移,调动基层法院力量,将诉源治理工作推进到乡村、社区、网格当中,主动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助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永济市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事务中心是永济市法院的派出机构,自2021年3月入驻永济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以来,事务中心积极联合各个基层解纷单位,形成了一系列诉源治理对接机制、配套工作机制,在巩固原有多元解纷成果的基础上,嵌入网格化管理系统,完善了诉源治理基层调解机制。
2022年,永济市某公司员工生活区的300余名业主因不满物业公司服务质量长期拒交物业费,有部分业主甚至采取暴力行为破坏物业公司设施。该物业公司遂向永济法院递交了拒交物业费的100多户业主名单,分批次向法院提起诉讼。
永济法院诉调对接事务中心工作人员联系社区网格员主动了解被告基本信息,带着相关法律文书多次前往各被告所在生活区,挨家挨户沟通调解,向当事人释法说理。经过多次与各方沟通协商,最终确定调解方案。目前,以业主主动履行或通过调委会履行、法院司法确认、出具调解书等方式,已经处理案件50余起,均做到完全履行,案结事了。
诉源治理工作向基层延伸,是由点及面层层推进的过程,也是将法庭建在家门口,将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落在群众心里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运城市两级法院逐步实现司法力量下移,推进基层人民法庭实质化运行,在乡村、社区、网格安装纠纷排查“听诊器”,出现矛盾纠纷,快速了解情况,立即着手调解,从治“已病”到治“未病”,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为做好诉源治理工作,各基层法院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平陆县人民法院在辖区9个乡镇设立“法官工作站”;稷山县人民法院在34个重点村(社区)建立“一村一站”;闻喜县人民法院在东镇东姚村成立“家门口解纷工作站”;垣曲县人民法院推进“无讼”村居试点创建工作,定期对70多个行政村矛盾隐患进行摸排预警、联动化解……
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打造行业解纷链条
除了将诉源治理工作由点拓宽至面,将矛盾解纷服务延伸至基层法院、田间地头,运城中院还聚焦金融、保险等重点领域,搭建“总对总”对接平台,完善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拓宽第三方参与矛盾化解的制度化渠道,推动调解服务提质增效。
以金融类纠纷为例,近年来,金融类纠纷增势明显,该类纠纷大多事实清楚,案件标的额小,调解成功率高。为有效化解金融纠纷,减轻群众诉累,2022年6月,运城中院牵头,与中国人民银行运城市中心支行、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市司法局联合成立“一体化”运城市金融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聚合四方解纷力量,对全市金融案件实行“调解先行、审判断后”的解纷新模式。
“目前,我们调解的大多是信用卡纠纷。作为金融机构与持卡人的‘中间人’,我们协调银行减免部分违约金,争取优惠条件,督促持卡方积极还款,调解成功率挺高。”运城市金融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主任赵志敏说道,以前调解的申请方都是银行,今年已有部分市民主动前来申请调解。
杨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2018年,杨先生在某银行申办了一张1万元额度的信用卡。2022年10月,因为没有按时还款,杨先生收到该银行催款信息,连本带息再加上违约金,需要还款15735.07元。杨先生认为该行信用卡催要的利息及各种费用不合理,今年3月初主动找到金融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申请调解。经过调解员畅汇河的沟通协调,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杨先生需要还清欠款的本金及息费,银行不再收取违约金。
如果说诉源治理工作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是由点及面,在宽度上扩展,那么行业解纷就是聚合多方力量,在专业垂直领域上下功夫,由一个点向纵深处延伸,在行业领域内搭建起一套专业化程度高、法律制度健全、解决问题高效的调解机制,为解决行业纠纷提供了新的选择。
据了解,运城中院还与市司法局等11个部门建立了协作机制,积极搭建重点行业领域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链条。永济法院设立了“劳动人事纠纷诉调对接联络室”,河津市人民法院设立了“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工作站”,运城市金融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也在各县(市)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室。
巡回法庭送法到家
智慧法院线上解纷
为强化群众法律意识,帮助群众学法、懂法,助力群众守法、用法,运城市两级法院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从大力推广巡回法庭,到深入开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百姓身边,让线上调解惠及人民群众。
不同于以往有固定场地的传统法庭,巡回法庭聚焦具有普法意义且可以公开审判的案件,关注偏远地区群众的法律需求,让法庭流动起来,将法庭设在农家庭院、田间地头、施工现场……纠纷在哪里,巡回法庭就在哪里,争取做到审理一起案,教育一群人,讲解一堂法治课,受益一方百姓。
近年来,运城市两级法院积极践行普法宣传活动,在宣传法律知识上下功夫。同时,不断创新法律服务功能,推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通过线上立案、线上调解、线上确认、线上履行的“一站式”办理,在线调解,快速解纷,为群众提供了用法新途径。
2月中旬,受民间借贷纠纷困扰的吕某通过宣传途径了解到人民法院线上调解平台,还在出差途中的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使用手机进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选择稷山县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张经宇作为本案调解员,并提交了案件的相关材料。考虑到当事双方均在外地且案件标的不大,征得双方同意后,张经宇决定立刻进行线上调解。15分钟,高铁还未靠站,双方就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在线上签字确认。“还没下车,麻烦事就解决了,线上调解真是方便又高效!”提及这次调解,吕某感慨万分。
要将诉源治理落在实处,关键是要在群众心里种下调解化纠纷的“种子”,打通以调解维护合法权益的通道,让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从矛盾纠纷的源头解决问题,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
目前,运城市两级法院结合地方实际开设特色巡回法庭,万荣县人民法院打造了贾村果业巡回法庭、荣河企业巡回法庭及通化人身损害赔偿巡回法庭……全市585名调解员和116个行业协会、调解组织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给群众提供菜单式解纷选择,让当事人充分感受“指尖司法、掌上天平”的高效便捷。
通讯员张君蓉 曹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