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

擦亮绿水青山底色

我省探索生态保护多样化补偿方式

  本报讯(记者关振瑛)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完善重要生态环境要素分类补偿制度。
  《实施意见》明确,在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方面,我省将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持续推进汾河、沁河等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修复流域生物群落结构,持续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确保黄河流域禁渔工作落实到位。在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方面,我省将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逐步将全省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草原列入生态保护补偿范围,全面落实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巩固封山禁牧成果,通过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改良等措施,促使草原生态环境健康稳定逐年向好,推动草食畜牧业形成集约化、舍饲化、良种化的高效养殖模式,不断提升草原依法保护与科学利用水平。将中度以上退化和沙化草原列入禁牧范围,实行禁牧封育生态补助,促进草原植被恢复,擦亮生态环境底色。
  《实施意见》还提出,我省将探索多样化补偿方式。支持生态功能重要地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培训,引导和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扩大绿色产品生产和供给;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积极组织申报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鼓励各地将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工程与生态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完善居民参与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发展生态产业,建立持续性惠益分享机制;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控制区经营性项目特许经营管理制度。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4-19期

  • 第2023-04-18期

  • 第2023-04-17期

  • 第2023-04-14期

  • 第2023-04-13期

  • 第2023-04-12期

  • 第2023-04-11期

  • 第2023-04-10期

  • 第2023-04-07期

  • 第2023-04-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