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处理过一起交通事故纠纷,两个年轻人骑摩托车时,被邻村开农用车的张某撞了,一人轻微脑震荡,一人脚部骨折。张某不仅不认错,反而要告两个年轻人。”5月30日,记者在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程公村采访时,遇到了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王贵生,他是“老陈说事”调解团队的一员,向记者讲述了这起纷争的处理情况。
调解中,王贵生及时取证、对话协商,两次前往翼城县公安交警大队事故中队递交申诉书等材料。在他的斡旋下,确定农用车负全责,最终促成调解。这件事的高效处理,也记录在了王贵生的民情日记中。
“老陈说事”,只是南梁镇打造百姓说事议事品牌的一个侧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梁镇有着一批独具特色的睦邻会客厅和“百姓说事员”团队,他们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
“老孙跑腿、燕子工作室、有‘李’说理等矛盾纠纷调解阵地已成为南梁镇调解的‘新名片’。”南梁镇党委副书记姚振文如数家珍。今年以来,南梁镇“百姓说事员”团队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已有150余件。
“我们依托三级综治中心,探索‘1135’治理体系,打造百姓说事议事品牌,构建‘群众自治圈’,实现了多元力量融合参与、优势互补,让群众从‘观众’变成‘主角’。”正如姚振文所言,“1135”治理体系是南梁镇贯彻落实县委政法委“党群议事会”工作要求的具体做法,即在党委领导下,以综治中心为平台,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通过“党群议事会+睦邻会客厅+百姓说事员”三级说事模式,把问题真正解决在基层。
本报记者田昕光 狄红生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