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人民检察院干警用无人机开展煤矸石治理情况线索摸排以及巡查工作,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本报记者杨瑾摄
8月15日,吕梁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全国生态日普法宣传系列活动。该院院长刘勇飞、副院长王霞带头签名,倡议人人参与保护绿水青山。本报记者李婧摄
8月15日,在运城市全国生态日宣传活动现场,市民DIY解暑扇,践行低碳生活。本报记者古红军 张二红 通讯员贺慧欣摄
8月14日,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法官、干警,在大同万达广场开展全国生态日普法宣传活动。 本报记者刘宏明 通讯员王社会摄
8月15日,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组织干警到公园开展生态环境普法宣传活动。本报记者杨瑾摄
8月14日,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走上街头,向群众普及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本报记者兰锋 通讯员甄超华摄
8月15日,阳泉市城区人民法院干警深入社区、商铺,开展全国生态日法治宣传活动。本报记者孔维佳摄
8月15日,晋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等单位开展了全国生态日宣传活动。本报记者李勇强 通讯员冀古陶摄
本报讯(记者王旻)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为响应在浙江湖州举行的“8·15”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我省在太原市汾河公园开展了主题活动,“汾河绿色生态行”两年系列调研活动同时启动。
今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全国生态日的设立意味着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彰显了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为广泛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助力“一泓清水入黄河”,我省举办主题为“践行‘两山’理论、建设美丽山西”的活动,旨在向公众展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成效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场景,普及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精准谋划,科学施策,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绿色发展步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瞩目成就,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当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三晋大地的共同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认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各市各部门的共同行动。
在活动现场,相关部门向公众展示了“8·15”首个全国生态日主题和标识,发布了“8·15”首个全国生态日纪念封,并发出“践行‘两山’理论、建设美丽山西、唱响新时代‘山西好风光’”的主题倡议。同时,我省还启动了“汾河绿色生态行”两年系列调研活动,通过“天空水地”四维一体化调研汾河水生态环境,助力“一泓清水入黄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