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要闻

从小事做起让基层治理“暖”起来

浑源县探索“12345”工作法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

  今年7月,浑源县永安社区网格员入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时,有群众反映由于巷内道路施工,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得知这一情况,网格员立即前往实地详细了解情况,并与施工方多次沟通协调,施工方对此表达了歉意,并承诺采取必要措施降低给居民造成的影响。
  群众心里的疙瘩解开了,接受了正常施工。施工方也非常感谢县里及时出手化解纠纷,保证了合理施工的开展。如此“双赢、多赢”的局面,已成为浑源县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经典场景。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化解矛盾纠纷、助力转型发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浑源县精心谋划、迅速行动,探索创新“12345”工作法,不断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聚力打造具有浑源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

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

  浑源县依托县人民法院“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通过优化调整内部区域布局,健全联动工作机制,建成了集信访接处、矛盾调处、仲裁服务、诉调对接、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于一体的“浑源县多元解纷平台”,形成“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格局,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矛盾纠纷的化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今年6月,“一站式”解纷平台成功调解了一起因古城拆迁引发的矛盾。案件当事人牛某长期占用规划拆迁范围内的厂房不肯搬走,致使拆迁工作受阻,经平台调解员耐心释法,牛某与施工方接受了法院拟定的调解方案,共同签署调解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同时,牛某还主动撤回之前提起的行政诉讼,实现了“一事二案”的彻底化解。

构建“事心双解”服务体系

  今年3月,浑源县思源社区发生一起因占用楼道引发的邻里纠纷,案件当事人周某是乡村移民安置户,他认为楼道是公共区域,谁先占着谁用。调解员了解情况后,与心理服务志愿者前往周某家中,与其耐心沟通,周某最终认识到错误,主动向邻居道歉,双方握手言和。
  浑源县积极探索“社会心理服务+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融合模式,构建以县心理服务室为龙头、乡镇心理服务室为纽带、村(社区)心理服务室为基础的三级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健全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组织体系,依托县综治中心心理服务室,建成浑源县心理服务协会;打造以心理咨询师为主体、心理服务专业力量为支撑、心理服务志愿者为补充的心理人才库,广泛开展心理服务进乡村、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进监所活动,通过宣传普及心理知识,主动为群众化解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

打好“三调联动”组合拳

  该县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级联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建立以县多元解纷平台领导小组为统领,16个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体,213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各相关职能部门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补充的多层次、宽领域工作体系,发动网格员、平安志愿者、村(社区)工作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广泛开展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以行政调解为补充,该县依托“一站式”解纷平台,全面整合各部门调解力量,按照“重点部门常驻、一般部门轮驻、涉事部门随驻”工作要求,为群众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矛盾纠纷解决方式。
  以司法调解兜底,全县优化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聘请专业调解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推动纠纷尽可能通过非诉讼方式在诉前化解,实现矛盾纠纷“应调尽调”,避免矛盾激化。
  今年5月,浑源县永安镇南关村委与村民因商铺出租引发纠纷。法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和村民调解组织多次上门调解,经过耐心细致讲解法律法规和相关案例,促使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5起房屋租赁纠纷全部圆满化解。

织密“四防并举”防护网

  浑源县坚持“四防并举”治安防控之策,以人防、物防为基础,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周报告制度,充分发动基层群众和党员干部力量,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或风险隐患及时报告,增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科学性。同时,定期对网格员、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矛盾调处能力和水平。
  该县以技防为保障,在重点区域、村内干道等安装监控探头,实时掌握、关注辖区动态。
  该县以心防为抓手,依托县、乡、村三级心理服务咨询室、思源社区金牌调解室、各乡镇司法救助站等平台,向全社会提供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咨询测评、情绪调试、心理干预等“一站式”服务。此外,该县将特殊人群作为心防工作的重点对象,从中筛查出具有心理风险的人员,逐人建立心理档案,分类研判,精准救助,预防和减少特殊人群违法犯罪。

探索“五治融合”新模式

  浑源县坚持以“五治融合”为抓手,多管齐下,把基层治理做牢、做实。
  突出政治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将党员全部纳入管理网格,成立601个网格党组织,构建起“乡(镇)党委—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强化法治保障,建成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6个乡级工作站和224个村级工作室,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注重德治教化,打造了一批以蔡村为代表的乡风文明试点村,组织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立足自治强基,组建乡级平安志愿者服务队16个、村级志愿服务队205个,并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专职巡防队的配备。依靠智治支撑,将互联网与党建、政务服务、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管理融为一体,打造了以蔡村、毓园社区为试点的“数字乡村”“智慧社区”。
  “枫桥经验”的精髓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浑源县探索的“12345工作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对基层事务的参与度,让群众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从根本上提升了基层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的能力,构建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本报记者刘宏明 通讯员姜功 朱瑞英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22期

  • 第2023-08-21期

  • 第2023-08-18期

  • 第2023-08-17期

  • 第2023-08-16期

  • 第2023-08-15期

  • 第2023-08-14期

  • 第2023-08-11期

  • 第2023-08-10期

  • 第2023-08-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