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耐心的解答回应了群众的法治需求,用专业的服务解决了百姓的法律难题,用高尚的公益之心点燃了每一名渴望得到法律帮助的人的希望,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公共法律服务就在身边。
柴兆亮,太原市城南公证处公证员。多年来,他不忘初心,敢于担当作为,锐意进取,以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公证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用自己过硬的专业素养为每一位前来咨询办证的当事人排忧解难,用自己热情大方的态度抚平每一位当事人的忧思愁容,展示了新时代公证人的风采,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社会的赞誉。多年来,他获得“太原市司法行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创先争优优秀工作者”“太原市公证行业突出贡献奖”“山西省司法行政系统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2022年被人社部、司法部评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
做新时代公证服务的“领路人”
不断学习是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柴兆亮始终把政治学习放在首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坚持锤炼党性,提升政治水平,把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将新的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论工作多忙、任务多重,读原著、学原文,领会党的经典理论,他都记在心里,并坚持学以致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他善于创新,刻苦钻研业务,自觉摆脱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束缚,坚持不懈开展公证实务创新,用他的话讲“在旧地图上找不到新大陆”。十数年间,他革新完善的公证实务资料已成为所在机构公证人员借鉴参考的范本。他深化服务创新,大力推动所在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牵头组织完成了在线远程办证系统、电子公证书等多项信息化公证服务产品的引进、研发,有力保障了群众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见行见效。他积极探索公证介入企业治理、公民财富传承等服务领域,撰写的多篇论文获评全省优秀论文,办理的保全证据案例入选司法部《司法行政(法律服务)精选案例(第一卷)》。
做为群众解忧的“暖心人”
公证就是服务。在公证实践中,他始终坚持认真践行“公证为民”服务宗旨。每天要面对社会不同层次的当事人并接触各种各样的事情,每天都要承受不同程度的压力。对此,他时刻提醒自己要换位思考,办事情既要把别人当成自己,又要把自己当成别人,自觉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包容人。他总能不厌其烦地向当事人解释,用通俗的语言告知需要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的理由,以征得当事人的理解和配合。
他恪守公证职业道德,依法履行公证职责。由于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所在机构将处理公证案件投诉复查的重任委派于他。众所周知,这在公证行业是一项公认的“苦差”,而他一干就是十余年。至今,他经手处理并圆满解决的相关案件多达260余件,这些案件的背后,无不凝结着他的智慧与心血。为妥善处理投诉复查,他认真搜集证据材料,广泛走访当事群众,细致查阅法律法规,确保办理的每一件投诉复查案件都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做维护公信力的“践行者”
在公证实践工作中,他能够始终坚持一个观念:必须保证公证质量,首先从观念上坚持公证质量观念,切实要求自己依法办证,依法出证,绝不办假证,无论是公证内容还是公证程序,都必须按照公证程序规则办。其次,在具体工作中做到谨小慎微,做到复杂、简单案件一个样,不因细节问题放弃审查、审核,不因有把握而忽略公证程序,在原则问题上坚持标准,耐心说服当事人。
他把群众送的锦旗悄悄藏起来,因为他认为荣誉只能代表过去。多年来,有太多的当事人把他当做义务法律顾问,工作或生活中遇到问题,总愿听听他的意见,而更多的群众,通过公证和他成了朋友。在他心中,“没有什么比奉献社会更有价值”。
本报记者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