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水泵为金属制、安装压杆,基座装有轮子、方便移动。据《昌溪志》记载,1957年,安徽省歙县昌溪村的吴氏为添置村里的救火器具,派人将珍藏于员公支祠积善堂的明代唐伯虎《春》《夏》《秋》《冬》四条屏画送至上海博物馆,卖得1600元,从上海震旦铁厂购回水泵和报警器、水带等其他救火器具。
火镰是古代游牧民族常用的取火用具,因状似镰刀而称为“火镰”。火镰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点燃引火物。明代《天工开物·火器》:“囊中悬吊火石、火镰,索机移动,其中自发。”
贮火罐(复制)是远古储存火种的器具。古人主要采用“篝火方式”和“阴燃法”保存火种。北京平谷北埝头上宅文化遗址、河北省三河县孟各庄上宅文化遗址等遗址的房址中都发现半埋于地下的陶罐,罐内残留灰、碳,推测陶罐用来保存火种。
报警钟钟身铸有文字“报警钟”及“六月”,其余文字被人为凿去。此钟原悬挂在位于广西南宁市新华路1号的望火楼(1953年重建)上,用于火灾报警。
救火头盔沿用欧洲骑兵头盔样式,头盔前额镶刻有消防队名称或徽章,突出的帽舌和帽檐能够起到阻挡坠物撞击,保护救火人员头部的作用。此类头盔为近代官办消防队和部分民间救火会的制式防护装备,一直沿用至建国初期。
“东井灭火”井栏陶器(复制)为长方形。一侧图案为一人健步疾行,左手拿水罐,右手执旗、旗上标有文字“灭火”,图案两侧为篆书“东井·灭火”。另一侧图案为耕牛。陶器图案力证东汉年间已有专门救火人员。一说为“东井戒火”,尚待进一步考证。
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