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社会治理

以一抵百治“杂症”

原平市用“枫桥经验”为基层治理蓄力赋能

  • 原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警务室民警与巡逻队员分享工作心得。本报记者傅国辉摄

  •   “枫桥经验”作为有效防范化解基层矛盾的“良方”,抓住了解决矛盾的“症结”。8月22日,记者跟随全省“化解矛盾纠纷、助力转型发展”专项行动调研采访团,通过实地走访,感受到原平市以“一”抵“百”,利用系统思维破解盘根错节、环环相绕、丝丝相扣的基层矛盾。
      原平市委政法委成立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总召集人,18个相关职能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原平市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联席会议组织机构,建立基层矛盾纠纷联席会议机制,设立综合协调组、矛盾纠纷化解组、平台建设指导组、队伍建设指导组,全力推进专项行动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年1月至6月底,全市共排查物业领域、劳动关系、婚姻家庭等8类基层矛盾纠纷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72件,化解867件,化解率99.4%。

    社会治理“大家谈” 化解信访疑难杂症

      二十多年前,张某为了安葬父母,和同村村民商议后,互换了一片土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换走的那片农田成了农业设施用地。原本可以归自己的“好处”如今却让他人得了便宜,眼红的张某起诉至法院,三级法院都认为其要求不合理,相关部门也曾多次调解。张某当下想通了,事后又过不去心里的坎,多年来反反复复,成了一名诉求不合理的“老上访户”。
      近年来,原平市在房地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劳动社保等重点领域以及涉法涉诉层面的信访事项时有发生,就如张某这样,一些多年的老信访问题因种种原因没有息诉罢访,整顿信访秩序迫在眉睫。于是,原平市以《信访工作条例》为指导,推出了社会治理“大家谈”信访事项评议工作方案,并挑选出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的10件信访事项,先行先试开展评议。
      “现在开始对张某信访事项举行评议会。”4月28日,第一件社会治理“大家谈”信访事项评议会召开。忻州市委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原平市四套班子领导,原平市法检两长,各乡镇(街道)和相关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派出所所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西镇乡村两级干部群众等共139人列席。
      “我们就是让张大爷把问题放在桌面、把观点亮在明处。”原平市信访局副局长程瑞峰说道。通过陈述、答复、举证、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正面回应,现场表决。面对大家一致的观点,张某承诺息诉罢访,不再上访。
      通过社会治理“大家谈”信访事项评议会,向借访施压、以访谋利的不正之风“亮剑”,目前,原平市具有代表性的10件信访事项已基本化解,各单位、各部门充分推广信访事项评议工作,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对各自领域的疑难复杂信访事项,逐案开展公开评议,引导信访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构建“一室一队+N警务室” 成为群众贴心人

      “你登记一下车辆信息就能过卡口。”
      “我回家还需要登记?天天出门得天天登记?”
      8月15日,在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卡口的执勤保安与村民因进出卡口登记信息问题发生了争吵,后大打出手,双双受伤。了解情况后,当日,崞阳派出所民警就将二人约到崞阳镇上石寺村委,经调解,双方互相赔礼道歉。
      案虽了,但“未病”还得前防。今后卡口保安该如何做?村民开车的问题怎么解决?具体应该什么样人应该进行登记……问题已抛出,只待解决。崞阳派出所经济开发区警务室民警与开发区管委会、上石寺村委会分析原因后,决定安排民警对保安搞培训、丁香服务队对企业人员及村民进行车辆统计、区管委会发放通行证,这样一来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记者见到崞阳派出所所长安正章时,他刚刚结束了对卡口保安的业务培训。“辖区46000余人,经济开发区8500余人,注册213个企业,开工建设运行的企业共有88家……”说起辖区的情况,安正章如数家珍。
      有些企业刚来时遭到村民“白眼”,认为企业是通过侵占村里资源的方式发了财,村民却没有什么收益,于是经常向企业“找茬”。企业与企业之间有时也因为利益发生纠葛,员工之间也会起冲突发生口角……如何平衡处理好政府企业村民之间关系,成为了派出所需解的难题。
      于是,该所构建了“一室一队+N警务室”工作模式,依托“一企一警”“一村一辅”,由村治保主任、网格员、企业保安、平安志愿者等400多人组成的“丁香服务队”“丁香巡逻队”,扎实开展日常治安巡逻防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和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被企业和群众称为警务“贴心人”。近年来,崞阳派出所辖区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大力推进“红色物业” 提升居民归属感

      “迎宾小区物业费高楼8毛、低楼6毛,电梯费3毛。”原平市安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物业经理张保清向记者介绍道。小区2015年建成,属于移民搬迁小区,常住居民1190户2890人,老年人、低收入家庭居多。
      住惯了农村自家院的居民,搬来小区和大伙同住,有诸多不适应。今年2月,一楼住户的厨房、卫生间下水返溢,可需要修理的公共管道却在12楼住户的地下室,12楼住户担心修理过程中,脏水横溢污染物把墙面、地面和存放的物品泡坏弄脏,拒绝开门。因僵持不下,导致整单元不能正常使用下水。
      公共管道不得不修,12楼住户担心的问题也需解决。物业立即协同网格员登门入户,采用宣泄法进行调解,“疏”而不“堵”,让当事人宣泄完情绪后再因势利导,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通过多次沟通最终达成共识,12楼住户同意进入地下室疏通管道,整个楼层住户用水才得以恢复正常。
      “小物业”牵动“大民生”,迎宾小区通过着力打造居民满意的“红色物业”,构建“1+4+N”治理模式,实现社区党组织、党员分类管理、物业企业服务、物管会、小区阵地“五个全覆盖”,“红色治理”成效明显,小区居民参与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该小区每个月末免费为业主提供理发、修家电等服务;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困难、高龄党员并帮助其打扫室内卫生等居家服务;举办精品诵读会、趣味运动会;开展“红色物业在行动,便民服务暖人心”为主题的便民为民活动……为小区治理添砖加瓦。
      近年来,原平市把“红色物业”打造成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全市推行城市社区“红色物业”管理“1234”工作法,促进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协调发展,着力构建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四方协调运行的机制,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本报记者杨锐 关振瑛 魏巍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07期

    • 第2023-09-06期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9-04期

    • 第2023-09-01期

    • 第2023-08-31期

    • 第2023-08-30期

    • 第2023-08-29期

    • 第2023-08-28期

    • 第2023-08-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