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

促进公平竞争 倡导信用理念

我省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

  本报讯(记者王旻)9月11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加快转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发布会,同时也是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专场发布会。
  会上,记者获悉,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我省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加快完善。为切实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财产安全,全省1-8月严惩相关犯罪行为565件、挽回损失5.9亿余元。推动太原、大同等9家仲裁委成立知识产权仲裁专业机构,拓展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途径。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建立市县两级隐性壁垒台账,逐项清理销号。修订实施《山西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对9132项涉及市场主体的政策举措全面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查办1.4万件各类影响公平竞争的违法案件。加强消费维权制度建设,完善全省12315在线消费纠纷解决和效能评价机制,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加快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累计归集信用信息数据9亿余条,其中涉企信用信息4亿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面上推进和点上突破相结合,以“一根钢钎插到底”的韧劲,扎实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奋进“两个基本实现”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省发改委副主任杨韶欣在会上介绍,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法治轨道,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夯实信用数据支撑,助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首先,是完成地方信用立法。2022年5月,《山西省社会信用条例》经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综合性、基础性的重要法规支撑,“信用山西”建设由此进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其次,是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拓展信用信息归集范围,加大对税务、社保、不动产等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已累计归集各类涉企信用信息4亿条。建成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山西省级节点,指导太原、大同、吕梁等地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接入,逐步扩大信用信息共享覆盖面。实施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扩能应用提升改造,不断拓展信用信息在信用监管、信用评价、信用奖惩等领域的应用。再者,是制定行动计划,印发《山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23年行动计划》,对各项重点任务建立台账,实施月调度机制,在平台建设与共享交换、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上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省发改委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作用,主动协调地市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行业和市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推动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经济社会不断融合,发挥好社会信用体系对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保障作用。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11期

  • 第2023-09-08期

  • 第2023-09-07期

  • 第2023-09-06期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9-04期

  • 第2023-09-01期

  • 第2023-08-31期

  • 第2023-08-30期

  • 第2023-08-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