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消防,话安全,这理念到处在宣传。今天咱先不把话题绕远,只说消除隐患……”近日,吕梁影剧院的舞台上,来自吕梁市消防救援支队临县大队的8名消防救援人员激情澎湃地将自己精心编排的晋剧《我的初心119》展示给现场的观众。舞台上,演唱者细腻优美的唱腔,加上消防救援人员矫健的身姿,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别看他们舞台上字正腔圆,演技精湛,配合默契,可私底下大多都是晋剧的“门外汉”。为了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也为了让“非遗”文化发扬光大,在年轻人心中扎根,有五年学戏经验的武张霞主动请缨,不仅担任了晋剧的主唱,还承担起了此次演出的“场外指导”。
“在进入消防队之前,我就是学戏曲表演的。排练的时候,因为其他伙伴都是第一次接触晋剧,难免会出现唱词跟不上、动作不到位的情况,我就带着大家一遍遍地练唱词、记动作。”武张霞说。晋剧作为山西独有的一种唱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他们要做的就是通过“非遗”把消防知识传入人心,让消防宣传有温度、有热度、更有深度。
正如武张霞所说,节目创作之初,吕梁支队一直在探索一条群众容易接纳、愿意接纳、主动接纳的消防宣传途径,而晋剧作为山西省极具代表性的剧种,在当地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因此,吕梁支队便以此为基准,确定了节目的创作思路。
历时3个月创作出的消防晋剧《我的初心是119》,改编自晋剧《大登殿》片段,由国家一级编导、吕梁人民艺术家、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委、原吕梁市歌舞剧院院长白林牛填词,内容涵盖了电动车火灾预防、燃气安全、火场逃生等家庭防火知识。通俗易懂、紧贴生活、好记实用的消防安全知识融入戏曲后,朗朗上口。“我也没想到戏曲还可以和防火知识结合到一起,跟着唱下来,还真记住了不少。”刚刚观看完演出的赵先生说。
可是,如果想让“消防基因”融入城市文化,消防知识根植人心,单靠“戏曲+消防”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更深层次的消防文化熏陶,更好地普及消防知识,近年来,吕梁支队以培养人才、举办文艺活动、打造消防品牌为主要任务,与吕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大对消防救援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力度,着力打造消防救援文化品牌,充分展现“火焰蓝”形象。
不仅如此,在支队的积极推动下,各地非遗文化与消防结合绽放异彩。依托离石焰画、孝义碗碗腔、交城堆绫、岚县面塑、临县三弦、方山葫芦画、汾阳皮影戏、中阳剪纸等传承项目,吕梁消防创造出了三弦作品《消防安全大于天》、皮影戏作品《消防安全小戏》、堆绫作品《我心向党·逆火而行》、碗碗腔作品《人生如戏·消防谨记》等数百件优秀消防文创作品,打开了消防宣传的新思路,形成了集特色文化和消防元素于一体的消防宣传新体系。
此外,吕梁支队还借助经典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因地制宜,在文化产业、旅游景区等区域加入“消防元素”,根植消防+云旅游宣传理念,在碛口古镇、信义镇、柳林镇打造消防宣传示范村,打造了全覆盖无盲区的宣传格局,实现了消防知识全民覆盖。
随着一项项特色工程如火如荼开展,一个个宣传项目持续推进,吕梁市消防宣传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社会化宣传效果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吕梁支队开展针对性的消防普法宣传服务1200余次,发放10万余份消防宣传资料,被《中国应急管理报》、消防救援局网站、省市级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用稿30余次、开展逃生自救演练、消防技能竞赛、队站开放180余次,发放消防安全提示短信6万余条、开展消防主题文艺作品巡回演出10余次,吸引近8000余人现场观看互动。
“非遗+消防”开辟出一条消防宣传新路径,将非遗文化与消防宣传荟萃,让消防宣传走“新”更走“心”。吕梁市消防救援支队全媒体中心负责人张聪表示,吕梁支队将贯彻新宣传理念,把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融入地域特色,让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切实掌握消防安全知识,提高火灾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本刊记者雷敏 通讯员秦舒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