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线昏暗、空间狭小的密室进行真人逃脱,你敢玩吗?近年来,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新型娱乐项目因独特新潮的玩法、沉浸式的剧情体验深受年轻人的青睐。但是惊险刺激的剧情下,也暗藏着诸多隐患。
9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华润T2的一家密室逃脱经营场所,看到有顾客进来,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着,先将记者带至前台挑选主题,付款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与世隔绝”的主题密室。
在密室微弱的彩光里,室内的布置、结构等很难一眼看清。进入密室前,工作人员没有做出“禁止使用打火机照明”以及“如何应急逃生”等注意事项的提示。
“有紧急情况怎么联系你们?”记者询问工作人员。面对记者的提问,工作人员说:“打电话就行了。之前有对讲机,玩家基本用不到,就收起来了。”听了这样的回答,记者接着问:“万一手机没信号怎么办?”
“玩家进来后一般只需要在密室内待一个多小时,就可以闯关成功。更何况工作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下去查看情况,不用担心。”工作人员肯定的回答。
待了几分钟后,记者逐渐适应了室内的光线,这才看清里面的布置以及设置的多个“机关”。在这里,记者没有发现有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也没有看到“紧急疏散通道”等标识。
随后,记者又来到一家开在柳巷商业街居民楼里的密室逃脱场所,以想开店为由,和场所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
“我是前年开的店,只需要去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办理营业执照就可以开一家这样的店了。”工作人员表示,此类“密室逃脱”店开起来并不难。
记者了解到,不少密室逃脱类场所以文化传播公司、文创企业等形式注册登记,也有一定数量的小型场所没有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且大量的场所未经住建部门消防审验,也未经过文化、治安等相关审查,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不清,特别是一些小型场所处于失控漏管状态。多数密室逃脱经营者消防意识薄弱,对于一些消防细节并不知晓。而许多密室逃脱场所的经营者为了增强玩家的“沉浸式”体验,在建造场所时,通常采用隔断,打造光线昏暗的密闭、狭小空间。同时,为了增加氛围感,还大量使用了灯光、音响、电子游戏道具等电器设备和布幡、塑料等可燃装饰物。有的甚至安装了电禁门,一旦起火,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事故。
为了防止此类事故发生,早在2021年10月,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就印发了《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指南(试行)》《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检查指引(试行)》。
《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指南(试行)》从起火风险、人员安全疏散风险、火灾蔓延扩大风险三大方面,对密室逃脱类场所的火灾风险进行了明确。而《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检查指引(试行)》从消防安全管理、火灾危险源、重点部位、应急处置能力四大方面,对开展火灾风险检查的重点内容作出了说明。
即便如此,由此引发的火灾还时有发生。2021年9月21日,重庆市民小秦和朋友来到市区的一家电影密室玩耍,在被NPC(指电子游戏中不受真人玩家操纵的游戏角色)追逐的过程中与朋友碰撞,额头磕在门框上,血流不止。
无独有偶,同年10月,宁夏银川一男子于凌晨2时左右,在玩密室逃脱的过程中打不开戴在腕上的手铐,最终请求消防救援。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用绝缘剪进行剪切才将手铐取下。
面对种种问题,作为“密室逃脱”的经营者该如何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才能让游戏体验者玩得既尽兴又安全?记者总结了一些安全“锦囊”。
场所内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置于明显位置,并保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设置安全疏散标志及安全逃生路线图;正常照明电源发生故障时,应急照明灯能有效地照明和显示疏散通道;设计场景时,不能为了营造环境效果,而在装修布置时使用大量可燃物、易燃物;场所内所有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火灾疏散逃生应急方案,且场所内至少要有两个逃生出口,并有明显标识。
除了店家在开店时需要注意场所消防安全外,玩家在进入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场所时,也应做好相应的自我管理,从源头上避免此类场所火灾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沉浸式”的快乐,而并非“密室逃生”。那么,玩家在进入密室逃脱场所时,又有那些注意事项呢?
进入游戏之前,确保了解应急逃生路线及常备的消防设施放置位置,以便应对突发火情;遭遇突发火情时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要裹挟在人群中以免发生踩踏事故,尽快找到安全出口逃离;部分主题内装有应急按钮,如果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可按动应急按钮,从对应房间快速疏散;不得在场所内吸烟或使用明火。
最后,需要提醒玩家,为了自身安全应尽量选择资质齐全的密室(剧本杀)店,一旦发生危险要立即终止游戏,迅速撤离。同时,也要提醒各位店家,在经营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场所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强化消防安全自主管理,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本刊记者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