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文昌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称,一男子因钓鱼被困礁石上,急需救援。
接警后,消防救援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处置,发现该名男子被困距离岸边几十米外的一片礁石上,无法自行回到陆地。消防救援人员随即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将被困人员从礁石上转移至岸边安全区域。
事后,被困男子因违规进入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开放危险区域,被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按照《海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相关规定,处以5000元罚款。
然而,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近年来,一些未经开发、游离于监管外的“野景点”吸引了不少游客探险,其背后暗藏的风险隐患更是不容忽视。
8月9日9时许,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11名群众在陇西河鱼鳞坝处逗留,突遇陇西河上游涨水,被流水冲走。经消防救援人员全力搜救,4人获救、7人遇难。
8月1日,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多名游客在莲花山大东门玩水时遇涨水,多人被冲走,4人死亡。
2022年8月13日15时30分许,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龙门山镇后山下雨,龙漕沟区域突发山洪,导致在此游玩的人员被困,造成7人死亡。
2022年2月20日,山东省济南市龙洞风景区附近的小天坑发生一起驴友坠亡事件。当地应急管理部门表示,事发地系未完全开发景区。
2019年8月4日,湖北省鹤峰县躲避峡突发山洪,多人被困,13人遇难,61名被困游客获救。据了解,“躲避峡”属于屏山景区,相关基础设施尚未建设完善,存在安全隐患,暂未达到景区开放条件。
未开发景区和网红景点因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制度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和辅助设施等,不足以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那么,关于未开发的“野生”景点,这些真相你一定要知道。
1.“野生景点”属于未开发景点,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短时间内无法做到人员疏散和撤离,极易造成伤亡事故。
2.去海边观潮是许多年轻人喜欢的活动,实际上,大海来潮时,潮水的速度可达到10米/秒,相当于百米跑世界记录的速度,而普通人的奔跑速度只有6~8米/秒,而且涌潮的压力可达到7吨/立方米,非人体所能抗衡,因此,观潮要选择安全区域或地段。
3.登山运动深受群众喜爱,有些“驴友”甚至为了体验登山的快乐,常常忽视危险,很多人在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情况下盲目出行,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游客在登山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规划安全路线、了解山区路况和天气情况,切勿在恶劣天气登山;遇到汛期,更要防范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落石等安全风险。
4.与一般旅游项目相比,热气球、蹦极、漂流、玻璃栈道等高风险旅游项目专业性强、风险程度高,易因天气、环境设施和操作等因素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因此,在选择这些项目时,游客应认真了解项目经营者的资质,安全措施及项目的安全要求,慎重选择,切勿盲目跟风。
5.很多游客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就进行无人区自驾探险活动,在没有专业向导带领、对野外风险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失联、受伤甚至死亡等事故。
6.夏季极端天气多发,一旦山洪爆发,洪水快速倾泻,在巨大的冲击力下,河道中的人很容易被冲走,酿成悲剧。汛期水情复杂,切勿在滩涂、河道、山脚、泄洪道等区域游览、野营、捕鱼、拍照,警惕落水,确保安全。
7.警告标识和防护栏的设立都是为了提醒游客注意危险,然而为了拍出“网红照”“创意照”,游客在不停变换角度时,很容易忽略潜在的安全隐患,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玩命自拍”不可取,应遵守景区规定,切记安全第一。
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