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县地处太行山西麓,是著名的红色老区、革命圣地。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有一支久经考验的检察队伍,他们不忘初心、接力奋战,用担当和奉献助力老区建设。这支队伍就是武乡县人民检察院。
近年来,武乡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深刻践行司法为民理念,为革命老区创建平安有序的法治环境贡献着检察智慧。
党建领航 吹响争创一流号角
武乡县检察院全体干警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即是决战”的奋进姿态开创出武乡检察工作新局面。2021年度和2022年度检察业务考评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被长治市人民检察院授予“检察工作先进院”和“检察工作示范院”称号。
拧紧思想政治“总开关”。该院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多措并举激活红色文化,充分运用专题党课、理论宣讲、重走革命路等形式,将红色文化注入每一名检察人员的血脉中,让干警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增强政治自觉。
画好党建业务“同心圆”。该院将党建工作和检察工作有机结合,坚持抓政治与抓业务相统一,坚持在办案中磨砺干警的品性和修养。紧紧握住党建这个“方向盘”,坚持案案立足党建,事事围绕党建,形成同心同向、步调一致的工作合力。同时,发挥党支部在承办重要工作、疑难案件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力量化为检察事业不断前行的强大根基。
把牢机关党建“方向标”。由支部牵头,以办案团队为单位,坚持小案办精、大案办优。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坚持冲在一线、挺在前面,带头办难案、要案、大案,关键时刻豁得出、顶得上,逐步形成上下一体、协作高效的工作格局。党组成员、第一检察部主任武勇承办的暴某某职务侵占案被省检察院评为职务犯罪检察十大典型案例。
明晰目标 激活提质增效引擎
检察业务是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发动机,也是检察事业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利长远的战略支撑点。如何破解工作难题,推进检察业务提质增效始终是武乡县检察院党组班子思考的重要课题。
明晰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意识。要想创优,必先懂优。办案检察官认真学习《检察机关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的价值导向和重要意义,认真领会各项指标的深刻内涵和运行逻辑。与此同时,该院每季度召开检察业务数据分析研判会,针对业务数据逐一制定提升举措,将考核指标细化到人,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质”。各业务部门对照业务数据,对标对表纵横比较,紧盯落后项和空白项,认真研究优化提升举措,案件质量稳步提升。
严把每道关口,夯实数据质量。该院积极引导办案检察官树立填录案卡信息就是办案的理念,明确业务部门承担数据质量的主体责任,检察官是数据质量责任第一人,坚持一案三查,把好数据源头关。同时,案管部门坚持每日数据核查,确立以数据质量为中心的日常监管模式,将日常核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发布流程监控,及时跟踪反馈,同时启动问责机制,形成内部监管的闭环,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加强分析研判,提升办案质效。检察业务数据分析研判的根本目的是指导检察工作,找出办案质量上的不足和短板。该院案管部门积极发挥业务数据分析研判的主导作用,每月定期分析数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结合流程监控、案件质量评查,对每条案卡信息追根溯源,针对发现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及时与业务部门沟通,将司法办案“晴雨表”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人才驱动 锻造过硬检察队伍
人才兴则检察兴,检察业务最好的支撑力量就是优秀的检察人才。
理念引领方向,打造专业化检察人才矩阵。构建以员额检察官为核心、检察业务为导向、统一司法为标准的专业化新型办案团队,是武乡县检察院深入推进的改革重点。去年以来,该院组建了员额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三位一体的新型办案团队,通过开展检察官讲堂、疑难案件研讨、法律文书评比、案件交叉评查等活动,不断提升办案团队的精准适用法律能力、快速化解矛盾能力和高效沟通协调能力。由检察官带助理、助理带书记员,对办案流程、办案技能、文书写作等进行传帮带,通过分任务、压担子、挑毛病、比进步,全面提升办案实战能力和水平。
人才引领驱动,走出新时代人才强检之路。干事创业,关键在人。该院现有各类人员56人,平均年龄40岁,是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检察队伍。院党组坚持“谋事先谋人”,坚持“全方位培养—专业化打造—综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全院打造爱才、育才、成才路径,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工作扎实、能力突出的办案能手和先进个人。今年6月,省检察院检察长杨景海视察该院时指出,武乡的检察队伍承接了红色血脉,对党忠诚,干劲十足。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武乡县检察院传承的是公仆意识和为民初心,以法治信仰坚守检察情怀,让检察薪火生生不息。武乡县检察院将用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创一流业绩,打造出更优质的法治产品和检察产品。
本报记者杨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