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综合

“钱揣到口袋里才让人放心”

——临汾中院执结“骨头案”工作小记

  • 执行法官与双方当事人在现场调查案涉土地情况

  •   “虽然双方达成了和解,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什么时候钱揣到申请执行人的口袋里了,才真的让人放心。”近日,促使一起施工合同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后,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杜明和执行团队成员表示仍将持续关注,及时督促被执行人严格依照双方约定履行。

    心酸无奈 多年欠款难收回

      “七年了,干这个工程至今整整七年了!眼看一年又过去了,你们无论如何要给个说法。”面对被执行人某物流公司的经理任某,申请执行人陕西某建设公司的项目经理张某想起了自己几年来讨要工程款的艰辛,既心酸又无奈。
      “张总,我们来之前已经和任总作了充分的沟通,相信这次他们已经做好了真诚解决问题的准备。”杜明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到案涉物流公司开展执行调解工作。
      陕西某建设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公司)于2015年与临汾某物流公司(以下简称物流公司)签订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为该物流公司承建冷库工程。施工过程中,物流公司一直未依照合同约定如期向建设公司支付各期工程款,欠付工程款2000余万元。建设公司在多次讨要未果的情况下,以施工合同纠纷为由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后依据仲裁裁决,于2022年6月15日向临汾中院申请强制执行。
      收案的第一时间,杜明便与执行团队对被执行人的情况进行了初查。经查发现,在全省范围内,该物流公司被列为法院被执行人的案件竟多达40余件。

    想方设法 查找财产促执行

      杜明意识到,这又是一个难啃的“骨头案”。她召集执行团队成员,立即对被执行人的财产展开调查。但是,执行团队在穷尽调查措施后,并没有查找到物流公司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该案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结案。执行团队深知当事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解决,对物流公司的财产情况要继续保持密切关注,一旦符合条件,执行程序将随时恢复。
      今年8月,杜明在调查另一案件时发现,有一地块可能属于物流公司。但该地块并未在不动产登记中心登记,执行团队立即奔赴该地块所在地的相关部门展开细致调查。
      确认该地块属于物流公司且可处置后,执行团队迅速召集双方就该地块的评估拍卖事宜进行了初步沟通。但因该地块面积较小,拍卖所得远不足以偿还工程款,且地块位于物流公司在建工程的交通枢纽地带,一旦拍卖势必给整个项目运转带来不利影响,更不利于被申请人尽快偿还工程款。

    善意执行 达成和解得双赢

      本着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杜明决定再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现场,执行干警引导双方就首期支付款项数额、如何分期及每期还款数额等展开了更加细致的磋商。在一轮轮磋商中,双方均作出了退步,但建设公司始终对物流公司提出的方案不满意,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杜明与执行干警白小平见状便将双方分开,分头做起了工作。二人分别向双方解释了法律规定,言明了各种方案的利弊,直到双方情绪有所缓和,调解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随着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在首付款数额等方面达成共识,调解工作逐渐出现转机。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原先还怕我们外地公司来打官司会吃亏,现在想想,真是多虑了。”和解协议达成后,张某对在场的执行干警竖起了大拇指。
      “谢谢法院的同志们,你们放心,只要缓上一段时间,我们的资金就能回笼了,到时候一定按照和解协议履行。”任某双手抱拳,对执行干警连连道谢。

    本报记者刘甜 通讯员杨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20期

    • 第2023-11-17期

    • 第2023-11-16期

    • 第2023-11-15期

    • 第2023-11-14期

    • 第2023-11-13期

    • 第2023-11-10期

    • 第2023-11-09期

    • 第2023-11-08期

    • 第2023-11-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