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曾名武元华(其兄为元庆、元爽),唐太宗赐名武媚,称帝后更名武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中国封建时代的女政治家,唐代山西道文水县人氏。
唐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高宗册立武媚为皇后。显庆五年(公元660年)10月,武后始参于朝政,后世史家称之为皇后辅政。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高宗病情加重,武后开始了为期19年的垂帘听政时期。临终前传位于唐中宗李显,恢复唐国号。中宗为武曌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之名由此始。
武则天在四十余年的治政期间,构建了二元化刑事司法体制。由刑部、大理寺行使司法职能的同时,构建了左肃政台(御史左台),专门承办官员的谋反案件,而监察御史机关的本职由右肃政台(御史右台)负责。在任用酷吏制造了大批“谋反”冤案的同时,却也起用过一些正直法官,徐有功、杜景俭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徐有功,字弘敏,山西蒲州人。初为蒲州司法,审理案件过程中从来不用刑讯逼供手段,曾经有任期内未杖一人的记录。后升为大理寺司刑丞(五品)。当时有传言说:凡官员被以谋反罪下狱,遇来(酷吏来俊臣)、侯(酷吏侯思之)必死,逢徐(徐有功)、杜(杜景俭)必生。反映了徐有功、杜景俭公正执法的基本面,得到各级官员的好评。而徐有功拒绝升任殿中侍御史,则被后世传为佳话。
天授元年10月中旬,道州刺史李行褒之弟被酷吏周兴陷害,决定灭族,徐有功坚决反对。周兴向女皇上奏徐有功故意放纵反臣,应当将有功斩首。徐有功在朝堂上当面同女皇争论,被女皇严厉斥责,旁边的官员吓得发抖,而有功神色不变,据理力争。史书记载:“太后虽好杀,知有功正直,甚敬惮之。”有功对女皇说:“臣闻鹿走山林而命悬疱厨,势使然也,陛下以臣为法官,臣不敢枉陛下法,必死是矣。”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10月,女皇想到徐有功执法公平,提升他为秋官侍郎(正三品),众人闻此消息,无不拍手称庆。
王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