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专题

以小切口写好诉源治理大文章

定襄法院打开多元解纷新思路

  •   “供暖费不交,总感觉心里不踏实,让我全交,我又觉得不合理。也和收费大厅沟通过,收费人员表示他们无权减免。现在好了,这件事情总算解决啦,了结了我一块心病。”取暖费的事情有了结果,业主王某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这是定襄县人民法院众多诉前调解案件中的一件,也是该院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体现。近年来,定襄法院积极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和途径,在队伍建设、监督管理和分流体系上下功夫,努力将调解环节向前延伸,将审判领域向外拓展,凝心聚力把纠纷化解在基层。

    专班牵头+专业队伍
    合力打造过硬团队

      2019年,定襄法院成立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领导小组,以及由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诉源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分析、研判、调度诉源治理工作。在立案庭成立团队,由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开展诉前调解。出台了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和流程管理规定等文件,明确了诉前调解、调解确认工作办法等,确定了调解员向法院反馈调解情况的责任和义务,并为此制作了诉源治理动漫宣传片、先行调解告知书等,为诉调对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完备的制度保障。
      同时,定襄法院加强了对调解员的遴选和实践培训。2021年11月,该院向社会公开招聘特邀调解员10人。考虑到调解员对法律程序和法律适用存在盲区,该院让调解员从农商行借款合同纠纷开始入手。在调解过程中,针对起诉状或诉前调解申请以及提供的材料进行讲解,制作了诉前调解笔录的固定模板,笔录中包括对当事人基本情况的审查,诉前调解优点、提示书的告知,当事人身份的核对、权利义务及回避条件的告知,证据材料的核实质证,对双方进行的劝导说服以及双方发表的调解意见等内容。
      调解员能够充分利用人缘、乡情等桥梁纽带,灵活运用冷处理法、亲情调解法、多方联动规导疏劝等调解方法,将大量纠纷化解在诉前,高效解决了当事人诉求。

    集约管理+全程监督
    确保调解高质高效

      为强化调解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对每一起案件,定襄法院立案庭都严格把关,为调解员制作调解日志,将案件的调解过程记录下来。同时,为调解员制作阅卷笔录,让他们在调解前按规定进行阅卷,既了解了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和诉求,又掌握了案件的性质和证据,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解。
      对调解成功的案件,要求调解员将调解笔录和调解协议交法官把关,确保调解成功的案件符合出具调解书或司法确认的要求;需转入立案出具诉前调解书或诉前调解确认的案件,调解员与诉调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对接,确定申请立案、法官审核的时间后,告知双方当事人。同时,调解员还会配合立案庭将立案阶段的相关材料送达双方当事人。之后,由调解员整理规范的卷宗交诉调对接中心归档。对于案情较复杂的案件,法官会对调解员进行个案指导。

    “硬件”搭建+“软件”维护
      对症下药精准解纷

      2022年8月22日,定襄法院筹建了独立的诉调对接中心,选聘的特邀调解员、返聘的2名法官全部入驻中心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同时,与各总对总联动部门进行对接,并入驻诉调对接中心,委派调解员进入基层调解组织,主动沉入乡村和社区建设,形成了基层预防化解纠纷网。
      为实质化推进诉服平台应用,目前,定襄法院在分调裁审中,形成了多层分流。第一级分流为非诉分流,由立案庭负责,对于适宜诉前调解的案件,分流至诉调对接中心,进入多元解纷平台开展诉前调解;第二级分流为速裁分流,对于诉前调解成功的,及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第三级分流为立案繁简分流,对于调解不成功或不同意诉前调解的案件,分流员以案由进行甄别和类型化,分流给各个审判团队的法官,快速进入诉讼程序,利于审理法官查清案情以及裁判文书的繁简分流。今年以来,该院诉前调解纠纷529件,调解成功320件,调解成功率60.49%。

    本报记者曹佩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11期

    • 第2023-12-08期

    • 第2023-12-07期

    • 第2023-12-06期

    • 第2023-12-05期

    • 第2023-12-04期

    • 第2023-12-01期

    • 第2023-11-30期

    • 第2023-11-29期

    • 第2023-11-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