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目前,朔州中院已实现庭审录音录像全覆盖,庭审笔录可用率达100%。”近年来,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智慧法院建设,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升级新一代智慧庭审系统,实现“线上与线下、法院专网与互联网”数据的互联互通,为法院干警提供法庭一键预定、设备一键启动、同屏智能质证、笔录智能生成等智能辅助功能,助力审判质效提升。
全新模式满足不同诉求
朔州中院通过智慧庭审系统实现融合庭审模式和无书记员庭审模式,满足不同类型案件的庭审诉求。法官可灵活选择开庭模式,打破庭审时空限制,实现跨地域、跨网络、跨系统深度融合,真正做到一庭多用。
“被告方提供的证据你是否看清?是否认可?”
“对证据的真实性予以认可,对证明目的不予认可,理由如下……”
凛冬时节,朔城区人民法院受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均因工作原因无法到庭,考虑到案件特殊情况、当事人路途遥远等因素,法官决定采用远程方式进行线上庭审。两个小时的庭审,画面流畅、语音清晰、相关材料显示完整迅速。
“一次都不用跑”在朔州法院已经不是新鲜事,近期的一次培训让法官助理、书记员对系统操作更加娴熟。
智慧庭审系统通过云视频技术实现跨网系多方在线融合庭审模式,支持“法院专网+互联网”开庭、远程提讯等多种庭审方式。融合庭审模式打破传统庭审模式时间和地域限制,解决了因当事人在不同地域而无法到庭等难题。截至目前,朔州中院已通过智慧庭审系统开庭950余次,其中民事案件开庭占比约为90%,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智慧庭审系统还支持无书记员庭审模式,即通过录音录像记录庭审过程的模式。经当事人同意后,案件可通过智能语音播报、语音识别自动转写笔录、全程高质录音录像等功能完成庭审记录,在保障庭审过程记录全面、真实、客观、完整的同时,有效优化司法资源配置,进一步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
全新功能辅助提升质效
智慧庭审系统聚焦庭审过程,为法官提供法庭一键预定、设备一键启动、同屏智能质证、笔录智能生成等庭审辅助功能,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全方位、全流程、多角度为法官及当事人提供便利。
临近年底,朔州两级法院结案压力变大,如何合理安排法庭的使用时间呢?
其实,信息化早已提前做好了“管家”工作。
法庭一键预定功能支持法官在法院专网一键预定互联网法庭、融合法庭等,预定完成后1分钟内即发出参庭短信,提醒当事人为参与庭审做好准备。
设备一键启动。法官到达法庭后,一键启动庭审主机,完成系统登录,点击开庭即可开始庭审。法官端登录时系统同步唤醒当事人端,自动接入合成庭审画面,实现快速开庭。
同屏智能举证功能支持互联网和法院专网实时同步显示举证画面,一方展示证据材料,所有参与方可同时查看。各方可对同屏内容依次进行标记,以便针对重点进行发问与回答,为举证质证提供便利。该系统还具备实物证据当庭入卷功能,证据经扫描展示且点击上传后,即可完成批量入卷,无需庭后二次扫描,减轻书记员工作负担,保证了证据入卷的及时性,也便于法官随时阅览电子卷宗。
笔录智能生成。系统具备实时语音识别转笔录功能,支持热词训练及个性化词汇配置,识别准确率可达98%以上。转写笔录过程中,法官和书记员可实时纠正修改,诉讼参与人可对书记员记录的内容进行标注,方便快速定位存疑内容,大幅缩短笔录核对时间。
“这句话表述有歧义,AI在语音识别方言方面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建议修改为……”庭审中,被告方律师在自动生成的笔录上进行标注,书记员立即到指定位置进行修改完善。
灵活电子签名。无需打印即可完成签字捺印程序,相关资料同步上传至电子卷宗,避免人力反复上传,节约办公耗材,也能为当事人提供更为周到的司法服务。笔录生成并经法官、书记员、当事人核对后,一键发起当事人签名捺印,线上当事人通过电子签名模块对庭审笔录签名确认,线下当事人则使用系统配套的签名终端对庭审笔录签名确认。
……
朔州中院表示,将继续优化系统功能,实现“一体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智慧庭审新模式,进一步服务法官办案,满足当事人多元司法需求,为审判工作插上“智慧之翼”,努力让高效、便捷、智能的诉讼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本报记者兰锋 通讯员李慧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