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让人烦恼,如何才能有效化解?近年来,阳泉市城区司法局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非诉讼矛盾纠纷解决工作,积极探索新模式,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主阵地,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开创了新路径。
以点为基础
了解群众内心所思所想
阳泉市城区有12个村、53个社区全部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室,打造了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于一体的法律服务综合体。
阳泉市城区司法局人参股股长李鑫玉说道:“我们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整合人民调解员、网格员、辖区民警、律师等力量,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化解工作。同时,依托网格化管理,瞄准村(社区)纠纷多发易发领域,深入群众,上门倾听群众心声,全面集中、深入地掌握社情民意,真正了解群众内心所思所想所需。”
为了实现基层网格员“户户通”角色与人民调解员“润滑剂”作用的有机融合,阳泉市城区司法局每周开展滚动式、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发挥哨点作用,让调解组织网络延伸到网格中的每家每户,真正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现场化解、及时处置,确保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
以线做联动
做好分类研判适时稳控
”这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我真的想离婚,请你们帮我想想办法吧。“一天,郑某某到阳泉市城区南山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向调解员诉说着自己的苦楚。
经了解,郑某某与梁某是夫妻,婚后常常因为家庭琐事发生矛盾,日积月累双方感情破裂。调解员在查明事实后进行了分析,郑某某和梁某婚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双方父母过度介入二人生活,加上夫妻二人不擅长沟通,导致矛盾越积越大,长时间无法化解。
因梁某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无法有效配合调解工作开展,调解员联系了专业心理咨询师给梁某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经过心理帮助,梁某逐渐摆脱心理负担,开始重新认识婚姻生活。通过调解员的努力,在经过5次调解后,破裂的夫妻感情终于和好如初。
家庭纠纷、职工矛盾、邻里冲突,这些看似小的事情,如果不及时化解,就会成为导火索,威胁着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阳泉市城区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覆盖全区,充分整合乡镇(街道)各领域优势资源,将司法所、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共法律服务站、基层法律服务所串联成线,形成公共法律服务和非诉讼纠纷解决“一站式”办理工作运行模式。
以面整资源
开展矛盾纠纷多元调处
目前,阳泉市城区共建立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77个、调解工作室51个,涉及社区、行业等方方面面,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辐射全区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民调解中心联合各部门合力调处乡镇(街道)、村(社区)无法解决的疑难矛盾纠纷,尤其是涉及民生的农民工工资、劳动争议等特殊行业和专业领域的矛盾纠纷,基本实现了“难事不上交”。
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各类重要时节和重大活动,不定期开展宪法、民法典、防诈骗等宣传活动,持续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法治讲座、培训等,有效提升基层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阳泉市城区司法局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诉调对接、公调对接、访调对接机制,实现了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本报记者郭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