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不是有点误会?”
“这么多年了,我们找见你,你还不清楚什么事?”2024年1月23日,在河南平顶山一个居民区内,“砰”的一声破门声响起,犯罪嫌疑人李某才被晋城城区警方摁倒在地……
随着犯罪嫌疑人李某才的归案,这起时隔25年的“1999·2·8”高庄富强旅社杀人案成功告破。
25年前
小旅馆内发生命案
1999年2月8日,正值腊月二十三,临近年关,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过年的氛围。一大早,高庄富强旅社经营者照常对房间内煤炉进行更换煤球。当他走到一门口时,发现店内一名服务员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已经没有了气息,便立即报警。
接警后,民警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勘查。通过详细勘验,仅从现场提取到一枚半的指纹,除此外没有获取到任何有效线索。办案民警随即对被害人身份信息和社会关系进行了调查走访。经摸排了解,被害人因故与顾客发生争执后被害,但未能查明嫌疑人身份信息。受当时技术限制,提取的指纹也未能比对出嫌疑人,案件侦破一度陷入僵局。
一枚半指纹
24年后成功比中嫌疑人
多年来,城区警方几代刑侦民警从未放弃过对这起案件的侦破工作,民警凭着一枚半的指纹,四处奔波,案件却始终没有进展。市公安局、城区分局两级公安机关刑事技术民警不断拿着这一枚半的指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比对。随着指纹比对技术不断进步,2023年5月,在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相关专家的大力支持下,这枚指纹终于成功比中河南沈丘籍前科人员李某(李某因犯抢夺罪于2001年被公安机关处理)。
城区警方立即成立“1999·2·8”专案组,抽调精干警力对这一线索展开调查。
通过调阅李某2001年抢夺犯罪相关案卷材料,找到了一张李某2001年拍摄的照片。尽管照片因为岁月的痕迹已经泛黄,但这是专案组民警能否侦破案件的关键一环。就在办案民警兴奋地将这一线索深入调查时,瞬间就像一盆凉水泼在了他们头上。民警发现李某这个名字不是户籍名称,依旧无法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份。
“虽然名字是假的,但是说明这个人并没有消失。”办案民警说。这是他们案发以来的重大突破,绝对不能因此放弃。在市公安局、城区分局等多部门共同协作下,专案组成功锁定李某为河南沈丘籍的李某才。这一线索,对办案民警来说是最大的鼓舞。
专案组民警随即前往李某才户籍地对其进行核实,发现李某才是2019年之后才办理的身份证件。民警在侦查中发现,李某才深居浅出,日常生活中不使用真实姓名,四处躲藏,有躲避侦查的嫌疑。随即专案组民警赶赴李某才居住地,对其关系人、活动轨迹等展开多方面研判,最终锁定李某才潜藏在平顶山一居民区内。2024年1月23日,专案组制定详尽抓捕方案,一举将其抓获归案。
逐步瓦解
民警巧妙审讯成功突破
犯罪嫌疑人李某才到案后,拒不交代犯罪事实。专案组兵分两路,一路第一时间提取李某才的指纹再次进行复核比对,另一路对李某才开展突击审讯。审讯民警通过聊天瓦解其抵抗心理,并向其讲解相关法律政策。最终,李某才心理防线崩塌,如实交代了杀害和某的犯罪事实。
“25年来,这件事情我每天都会想起,看见警车,第一反应就是躲。我真的没有想到这么多年了还有人在管这个案子,有时候以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李某才交代。同一时间,复核消息传来,“指纹比对成功了!可以确定,李某才就是‘1999·2·8’专案的犯罪嫌疑人。”
经查,1999年2月,在晋城火车站附近工地打工的李某才也放了假。7日晚上,李某才前往高庄富强旅社住宿,其间与服务员和某发生争执,李某才将和某按在床上,用手掐住其颈部,导致和某窒息死亡。事发后,李某才仓皇逃离现场。
这桩25年前的命案,因时间久远,办案过程中困难重重,专案组民警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老中青三代民警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这场长达9115天的追凶接力赛。
本报记者郭志平 通讯员苏凯 孙婧红